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2)

2015-10-03 01:45
导读:四、跨意识培养的原则、途径 针对非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手段,

  四、跨意识培养的原则、途径

  针对非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手段,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Seelye,H.N_(1989)在其著作“TeachingCulture”一书中提出了几个实际教学原则:通过所教的了解文化;使文化行为成为每课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让学生获得取得相应地位的能力;

  让学生对自身文化及目标文化均有所了解;要认识到并非所有文化教学都要改变学生自身的文化行为,而是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们的行为是受其文化影响的,并应对其表示理解。国内的庄智象先生和束定芳先生也都相应地提出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即适应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教师所提供的语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英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同时应突出语言的生动性,情景的真实性,材料的生活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了解自己的,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也给予理解和尊重,从而促使其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阶段性原则是指文化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状态,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文化内容的本质。交际性原则是指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交际教学法,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这样文化通过语言的交流得到传递和沟通,语言通过文化的渗透得到合理的交流发展。渗透性原则强调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不仅是简单的教学灌输,而应该在语言的交流、情感的表达中体现出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当代流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不再是一个知识面单一的孤立个体,而是将自然科学、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材。这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被赋予了很多文化的因素。课文内容往往涉及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宗教、、、、等,并且课文信息量大,能生动地再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可读性强。教师在备课时和上课时若具有强烈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识,那大学英语课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交流,就会变成具有很高欣赏品位的赏析课。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教育观、文学修养、价值观、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除了教师利用教材之外,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学生将带着从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走向社会,投人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具体而言,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下方法:

  1.对比法:可将英美文化中的形象和标志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风俗习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如南京的长江大桥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

  2.实物讲授法:教师可搜集一些能代表中西文化的实物,如笛子和小提琴、旗袍和西服、和等,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目的语文化。

上一篇:试析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