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实践证明,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效率因素,建设一支科研型的师资队伍,必须要有相应的科研制度建设,这是从科研角度推动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
3.解决好科学研究的条件问题
在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强科研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必须为教师的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来说,创造一个好的条件,是加快他们科研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围绕学科建设组织科研。从学科发展的整体来看,组织科研是推进科研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学科点的科研发展,应该是有规划、有组织的。有规划,科研就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有组织,科研就会以团队的力量实现发展,或者说,组织科研就是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科研。组织科研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带动一个团队的科研发展,体现的是科研的整体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科研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有一个带动力。组织科研就是起到了这样一个带动力的作用。如何组织科研可以有多种形式,如以项目的形式、以集体出成果的形式等都是组织科研的形式。组织科研要起到的作用就是把教师凝聚到科研中来,为他们的科研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出成果。一个学科点是以个人单干的形式搞科研,还是以组织科研的形式搞科研,反映的不仅仅只是科研方式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科研观念先进与落后的差别。组织科研是先进的科研方式,体现的是先进科研生产力。学科建设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学科带头人就能够完成的,学科带头人发挥的最大作用在于组织一批人和一个团队进行科研,因为组织科研本身就能够形成一种新的科研生产力。学科带头人起到了组织科研这一作用,就为学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为科研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科研是需要有投入的,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是保证科研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要有科研成果的产出,必须要有科研投入,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如果对科研长时间没有投入,一定不会有持续性的科研成果产出。这无论是对自然科学研究来说,还是对科学研究来说,都不例外,理论的研究也同样如此。对科研投入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以什么形式投入,关键是要解决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效率问题。如果有投入没有产出,说明科研投入的机制不好。应该建立一种好的科研投入机制,使科研投入具有较高的效率。对于教师来说,科研投入既是对他科研劳动付出的一种补偿,也是对他科研能力的一种认可。科研投入不仅仅是意义上的问题,同时也是科研能力的体现。对科研有稳定的投入,又有一个好的投入机制,就能够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对学科建设中科研的投入也必须要制度化、规范化。这里的制度化是指对科研的投入不能只是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当领导重视科研了,对科研就有投入,而情况发生了变化,对科研的投入就不能持续。把对科研的投入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就不会因为领导的变化或更替而影响对科研的投入。这里的规范化是指对科研的投入要有规范的操作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是确立竞争性的科研投入机制,一方面能够保证投入的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投入的科研资源具有更高的成果产出效率。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一个学科的发展是由该学科下的各专业发展来体现的,或者说,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总体与分支的关系,是从不同层面来看的同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个总体,下属的六个二级学科也就是它的六个专业。从这一意义上说,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实际上是要落实到专业建设上。但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又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学科建设包括了专业建设,但专业建设又有其自身的重点,与学科建设的内涵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在客观上有一个正确认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各自的重点,以及正确处理二者相互之问关系的问题。具体应该把握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
第一,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体现在学科建设解决的主要是专业建设必需的一些基础性条件。一个专业点的建设需要有一系列的条件,例如,围绕这一专业点所需要的各种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相关专业的一系列课程。这些条件的解决都需要学科建设的支撑。一个专业的建设是否具有良好的条件,不仅要看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师资队伍,更要看是否具有一支很强的学科师资队伍,因为说到专业基础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科建设的内容。学科与专业相比较所体现的特征,就是它的综合性和基础性。有了具有综合优势的学科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就具有良好的基础。这一关系告诉我们,抓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抓好学科建设,即抓好基础性的建设。把学科建设抓好了,专业建设就具有发展的后劲。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各专业点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学科建设。不打好这一基础,专业建设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是只能处于有专业而无建设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