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

2015-11-15 01:00
导读:1. 3专业规划的基本原则 高等 与普通高等中教育既要相互区别,又要相互补充,共同构筑一个完整的中医药教育体系,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从本质特征出发

  1. 3专业规划的基本原则

  高等与普通高等中教育既要相互区别,又要相互补充,共同构筑一个完整的中医药教育体系,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从本质特征出发,既要坚持自身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又要反映职业教育的要求,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科学和合理地规划专业建设,要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人才规格和标准,要从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出发,构筑合理的专业体系,要认真研究专业规划的原则和要求。

  1.3.1  行业性原则

    中医药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注意遵循行业性原则,即明确自己服务对象的市场定位,既要跳出传统的行业办学的圈子,又要合理选择自己行业服务的适宜范围,做到有退有进。从发展趋势看,医疗类专业人才将向长学制、高学历、宽口径、厚基础方向发展,主要由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承担培养任务。中医药高职教育在医疗卫生行业内,主要培养医疗辅助人才、技术操作人才及护理、药学等医学相关专业人才。为了扩大生存及服务空间,中医药高职教育今后将更多地把重点投向医药生产经营、医用仪器设备制造、医药商品流通、与健康相关的服务业、医药、产业、体育运动产业以及与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加等产业。

  1. 3. 2区域性原则

    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门类,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应当立足于为地方服务,与地方、文化密切联系,充分反映自己的地方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紧密联系本地区,为基层服务的作用,为地方培养不仅‘’适用”而且“安心”的人才。在地方和区域性卫生资源需求下合理设置专业,安排专业规模。在一定时间内,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对专科层次的中医药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在乡镇及其以下的医疗卫生单位,再过十年二十年都难以实现专科层次人才的普及。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中医药资源和中医药技术相关联的产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在门类、结构和规模数量上有着显著差别,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在专业结构和规模数量上一定要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3.3开放性原则

    以应用为主,直接服务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应当建立一个灵活、开放的专业体系结构系统,一定要从普通高等中医教育“科学系统性”严格限制中解脱出来,要尝试按照“窄口径、多适应、小批量、多规格”的模式构筑专业和专业体系。“宽口径、厚基础”是“学科型”人才的标准,“窄口径、多适应”是“职业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是它的鲜明特色。以中医针灸专业为例,设置‘针灸推拿应用技术专业”,把它的培养规格从‘针灸医师”降低为‘针灸医师助手”,削减其理论基础,缩小其各科相关知识范围,集中培养其针灸推拿技术的运用能力,这样专业知识“口径”变“窄”了,专业技术运用能力增强了,它的“适应性”反而增宽了。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这种以针灸推拿技术为特色的“‘医师助手”可以承担医疗、护理、等许多方面的辅助工作,这就是“多适应”。作为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短学制教育,“小批量、多规格”是紧贴市场需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客观要求,是灵活、开放的专业体系的又一特征。

  2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确定以后,如何实现目标的要求,需要研究具体的培养形式、培养手段、培养途径、培养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支撑条件,这些涉及到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

  2. 1建立面向职业岗位的模块式课程结构

    传统的课程结构是以学科为基础的,新的课程结构应当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基础,建立课程模块结构,搭建复合型知识平台。模块式课程结构包括以主干专业知识为背景的核心课程,以专业相关知识为聚合的延展课程,以及以通用知识为基础的支撑课程,各类课程均按专业培养目标制定限选标准,用课程学分组成有机的、灵活的课程模块,搭建起复合型的知识平台。在专业目标确定的框架下,多方向构筑知识平台,以一个平台对应一个职业岗位,多个平台支撑一个相关职业岗位群,针对职业岗位调整变化的要求,灵活地组装课程模块,搭建复合型知识平台。

上一篇:试论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教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