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教学方法简单划一的矛盾
高等大众化。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给高校教育和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大多数高校的理论课课堂教学还是采用二三百人的大课堂。教师还是采取简单划一的教学方式,根本不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致使学生的厌学情绪增加,课堂教学经常遭遇学生的排斥情绪。数据显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接受程度高的仅占调查人数的8.5%。持一般态度的占到36.4%,有26.2%的学生表示不爱听。另有29.4%的学生表示视教师讲课的情况而定。60%的课堂必须实行点名制,否则难以保证出勤率。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很强,他们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精神使他们不会简单地接受课堂的内容和教材的观点。这加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难度。
二、把握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精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导向
2004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系统工程进行了全面部署。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这些都为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其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宏观政策保障。高校必须加大力度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提供良好的教学。通过求真务实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落实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
2.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脉搏,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
3.尊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根据受教育对象的特点实行分层教学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客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实现主客互动。因此。必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学会尊重、爱护、关心学生,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和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事业和社会责任合为一体。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当前的现实矛盾、热点问题和敏问题,积极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随时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在深刻的情感体验中。形成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一致。
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的特点实行分层教学。我国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院校本身、高校学生以及学生的主体性需求都有明显的差异性、层次性,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必须适应这些变化特点,突出层次性,以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文科生、理科生以及类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培养目标。进行分类教学。包括班型的设置、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实践环节的安排以及评价机制都要有所区别,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