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2016-01-23 01:0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理论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具有基础和核心


  【摘要】理论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具有基础和核心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在于:它不仅能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现和价值硬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对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思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以及养育其爱国主义情怀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研究内容,它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每年都发布有关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的文件,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不断调整,强化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其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为此,广大教育者和研究者们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问题,历年的中央、国务院文件都给予了明确的定位,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内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教育部供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到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发布各类文件近20份,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调整和改革不断强化和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

  1978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征求意见稿)。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政治学、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四门课确立为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明确指出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和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是新中国大学区别于旧中国大学,主义高等学校区别于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于1980~7月正式印发《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

  1982年、1984年和1985年教育部分别发文在高校增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以及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之后又每年根据中央的有关精神、形势的需要和变化以及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进行调整和改革。如1986年开设“基础”、1987年开设“形势与政策”、1998年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并从2003年起改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1998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简称98方案,是全国高校至今普遍执行的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

  “三观”教育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江泽民同志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大力提倡的。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重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确立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三观”教育的内在联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三观”教育的理论基础。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并于同年3月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旨在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

上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融贯科学精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