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高职“说课”重在研究和探讨(2)

2016-02-04 01:10
导读:高职课堂教学设计要抓住高职教学的三个特征:职业性、应用性和技能性。职业性是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特征。以 就业 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乃是高职

  高职课堂教学设计要抓住高职教学的三个特征:职业性、应用性和技能性。职业性是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特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乃是高职课程设计的课程观,即以职业岗位(群)所应具有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起点,以能力为核心,突出实践与应用。应用性就是要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打破传统学科体系设计课程的传统格局,把理论知识和工作过程的实践行为融合起来,即形成“教、学、做”一体化方案,跳出“三段式”传统教学模式,推行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习过程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技能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可分成三个层次: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能力形成需要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上这些内容都是由高职性质和高职课程体系特征所决定的。
  三、高职“说课”旨在教师反思探究和自我透视

  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也如此,只教不研,那是教书匠;只研不教,那是空谈者。只有边教边反思探究,边教边自我透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说课”是教师反思探究和自我透视的途径,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帮助教师成长的过程。那么,应该如何反思和透视呢?笔者以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1.思己之所得。得,即教师教学中的心得、体会、经验。一堂精心设计的课程凝聚着教师的智慧,“说课”设计的教学安排见之于课堂教学,教师必有所得,有时所得还往往超出教师本人事先预计的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在欣喜之余,切勿不了了之,而应把自己的过人之处和独具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学思维或设计记录下来,如同一名医生把解决一个又一个疑难病例的成功经验写下来,日积月累成为名医,教师也要把平常每一次教学成功的案例,写成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而成为名师。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功的案例,教材的处理等。如果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本教学中产生的“智慧的火花”,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其最终必将贻误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与提高。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思己之所失。失,即教师教学中的失误、失败。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误、失败,反思和透视自己课堂教学,总会发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对自己的失误、失败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俗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这个成功是建立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过去失误、失败的反思和透视,就不可能有将来的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反思和透视每一次失误,不断吸取教训,经验,扬长避短,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思听之所评。评,即同行、专家的点评与析疑。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一堂好课也是在不断接受点评的过程中打造出来的。一篇好文章需要经过反复不断的修改,才能最后形成,一堂好课也同样需要同行、专家的多次点评与析疑,才能从中汲取“营养”,从而上好一堂优质课。一名教师如果离开了同行、专家的点评,全凭自己的个量来提高教学水平,不仅要多走弯路,还有可能会形成夜郎自大、自以为是的错误倾向,这样势必影响自己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行、专家的点评是帮助教师实现更好、更快成长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助推器,也是开展“传、帮、带”活动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个点评救活一堂课”的教学实例可谓不胜枚举。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虚心听取同行、专家的点评、析疑,进行深入反思和不断修正,把单个主体演的“独角戏”转变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合唱团”,集同行、专家的共同智慧,实现教学境界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说课”是推进当前高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有别于中小学教学活动中的“说课”,重在于研究和探讨。内容设置上,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出高职教学职业性、应用性和技能性的特色。要抓住教学设计这一“说课”重点,不仅要说明教学设计是什么,更要回答为什么。“说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反思探究和自我透视精神,虚心听取专家、同行的点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说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7.
  [2]邵长波.教研活动的新形式——“说课”[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黄木清.说课说些什么[J].四川教育,2000(6).
  [4]刘芬.教学反思应反思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6-03-13
  [5]刘红星.论说课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意义[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6]吕秀丽.浅谈“教学反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7]杨彦如.高职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出版社,2009.
  [8]刘智运.强国视域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8).
  [9]李培根.从根基上认识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9(8).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