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文章从江苏小康体育建设的实践出发,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小康体育建设的基本路径:以场地设施为重点,加强阵地建设;以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为首要,加强活动建设;以体育社团为纽带,加强组织建设;以体育赛事为载体,加强建设;以县级体育工作考核为抓手,加强基础建设。
论文关键词:小康体育;体育生活化;体育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提高全健康素质和建立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小康,更是精神生活的小康。如何适应小康社会的需要,加快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小康体育,是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长期以来,江苏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坚持把体育事业作为全省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2001年,江苏获得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承办权后,省委、省政府及时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决定》。“举全省之力,办十运盛会,建体育强省”成为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发展体育事业的最强音。全省体育系统自觉地用战略的眼光考量体育发展的背景,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建设小康体育的思想认识,跳出体育看体育,围绕中心谋体育,着眼大局兴体育,服务全局干体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整体推进、科学发展,提高能力、服务发展。
一、以场地设施为重点,加强小康体育阵地建设
体育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建设小康体育的硬件保障。全省各地抓住承办十运会的契机,掀起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热潮。据不完全,省级直接用于十运会场馆建设的资金超过30亿元(不含土地费用和规费减免),加上各地建设投入,全省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总100多亿元,超过了建国后前50年场馆建设投入的总和。江苏体育设施建设由此大踏步前进了10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体育场地设施网络体系。
加强省级场馆建设。作为十运会主会场,南京奥体中心总投资22亿元,总面积40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包括“一场四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体育科技中心),是建国以来江苏省规模最大的社会公用事业项目。仙林体育训练基地占地1152亩,总投资4.8亿元,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方针,已建成自行车赛车场、综合训练馆、田径馆、田径场、沙滩排球场以及、科研、和生活设施建设。此外,还建成了功能先进、配套完善的连云港海上训练基地、方山射击射箭训练基地。
加强市级体育场馆建设。承办十运会,全省13个直辖市都有承办任务。南京投资26亿元建设了十运会配套场馆“10+2”工程,其中全民健身中心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单体建筑面积全国最大。苏州、无锡、扬州、泰州、盐城等地先后建成了场馆配套齐全的现代化体育中心。绝大多数省辖市具备了承办省级综合性运动会的硬件条件。下一阶段,市级体育场馆将重点建设“两个中心”,即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以基本满足承办省级综合性运动会、全国以上单项高水平比赛的需要。
全面提升县级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江阴、昆山、张家港、吴江、太仓、常熟、金坛、宜兴、武进等市(区)抓住十运会机遇,加快体育场馆建设,设计新颖、设施先进的体育场馆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在2005年全省基本完成体育总局提出的“四个一”(即一个标准田径场、一个标准游泳池、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训练房)的前提下,积极实施“新的四个一工程”,即一个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一个体育馆、一个标准游泳池和一个全民健身中心。有条件的地方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提高体育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档次。
以乡镇(社区)为重点加强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建设了408个全民健身工程、5874个健身点、15000多个晨晚练点,其中每个街道至少有10个以上全民健身工程(点)、每个乡镇至少建有2个全民健身工程(点),基本做到城市居民出门500米左右就有简易体育健身设施。争取到2010年,全省晨晚健身点数达5万个以上,每个街道、乡镇建有全民健身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