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党建工作(2)
2016-03-11 01:09
导读:2.“教书育人”,党员教师是关键。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往往没有具体的、能量化的指标,难以落到实处。党员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特别是培养学
2.“教书育人”,党员教师是关键。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往往没有具体的、能量化的指标,难以落到实处。党员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特别是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成为骨干力量。基本做法是:打破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中党员之间的界限,每名党员教师每年都至少负责联系、培养两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制定可行的考核办法,将党员教师的考核评价与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结合在一起;党员教师与党总支签订培养发展党员目标
责任书。
3.以“推优育苗”为抓手,促进党建带团建。共青团员是党组织重要的后备力量,推优育苗是高校向党组织输送合格党员一个重要途径和程序。推优育苗和发展学生党员的时间应当前移,做到“三个一”,即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应确定第一批的推优苗子,第二学期初确定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第四学期初发展第一批党员。推优育苗的面应当扩大,新生参加党校学习后,如无特别问题,都应成为推优的对象。党校
培训班应持续开展,新生入学参加第一次党校学习后,每个学期都应安排内容主题明确的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
(二)学生顶岗,学生党员也“顶岗”
现在的高职院校为了使学生切实掌握职业能力,尽快适应,缩短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的距离,普遍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第三年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此对大三学生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和考察带来较大的矛盾和困难。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大三阶段的党建工作除了通过培养联系人、
辅导员、教师采取不定期到实习单位面谈、电话交谈、QQ及QQ群、邮件等方式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和实习表现情况外,还可以给已经发展为预备党员的大三学生“加压”,试行联系培养人助理制。即让他们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现在都为党员教师)的助理,在他们离校顶岗实习前进行党建方面的专门培训,分配具体的任务,提出明确的工作方法和目标。采取这种办法至少三个目的:一是他们的入党介绍人更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预备期的考核和教育,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二是对预备党员本人是很好的自我教育和强化党建教育,使他们是一名牢记自己党员,切身体会到如何行驶党员权利和履行党员义务,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党性;三是通过他们的工作和影响,使大二、大一学生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能感受到大学生党员的风采,有利于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作用,强化他们对新生、对要求入党的学生、对已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的辐射作用、引领作用。起到“在别人知道你是一位党员之前,要让人家感到你像一位党员;在别人知道你是一位党员之后,要让人家感觉你无愧于党员这个称号”的效果,使更多优秀的学生、团员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创新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党建组织
根据学生党员的人数规模和分布结构(专业分布、年级分布、校内学习及校外顶岗实习)等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学生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并根据学生党建工作的进展不断创新组织设置。一是在学生党员绝对人数普遍较少的阶段,可建立一些组织结构相对松散的学生党建活动组织,包括学生党章学习小组、党校培训班继续学习小组、学生党员义工服务队,等等。二是随着学生党员的不断增加,可在年级或专业甚至部分班级设立党小组乃至设置到学生公寓,这是高职院校学生党组织设置创新的一个自然递进过程,也是学生党组织不断健全并向下延伸设置的过程。学生党组织的主体是学生党支部,但学生党小组的设置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通过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一般学生或其组合为主体设置的具有一定组织形态的各类“学生党建活动组织”的形式,来加强特定工作领域或工作环节的学生党建工作,将学生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延伸覆盖到尚未正式设置学生党组织的层面,例如在尚未设立党组织的年级、专业、班级、公寓、社团等设立功能相对综合的党建活动小组。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继往开来的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工作。我们在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为基层培养更多党员,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培养更多德才兼备人才,为有中国特色的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接班人,使中国共产党的宏伟事业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创新工学结合背景下的学生党建工作.2009,5.
[2]黄理.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