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结合 学生党建工作 创新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改革以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深入进行,各高职院校普遍实行了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论述了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的做法和思路。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发展和前进的重要力量。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高校是青年群体中最集中的地方,培养一大批坚定的者、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党建工作的基本目标。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针对高职院校学制短和工学结合的大背景,切实加强和改进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当前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因素
1.高职院校生源的因素。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生源的总体素质较低。因此,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信仰或信仰漂浮不定,在上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一些社会基本公德和公众要求;在学习上积极性不强,缺乏学习自觉性。由此形成的平均生源素质明显偏低,影响了党建工作在学生中的有序开展。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绝对人数相对更少,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和学生党组织设置模式选择的难度更大。
2.教育学制的因素。高等职业教育学制只有3年,在学生接受期间完成党员培养发展工作和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各方面素质所需的时间偏短,工作难度增大。当三年级学生党员特别是正式党员发展达到高峰时,学生又面临着顶岗或离校,学生党员数量有突然降低。因此,已发展的党员(含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新生、对要求入党的学生、对已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的辐射作用、引领作用非常微弱。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因素。在高职院校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推行“2+1”等多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校外安排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及其占用时间比例相对更多。而顶岗实习往往安排在与专业对口的企业中,学生有较长时间不在校集中学习和生活;许多专业的实习又是很分散的(包括一个班学生的分散、实习单位的分散等),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和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因此往往更容易形成薄弱或缺失环节。
4.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的因素。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团建工作协调欠缺,工作起来形成两张皮。特别是团组织在团员、青年的教育及开展的一些活动没能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推优育苗”迟缓,力度不足,对人数限制太死,只推团员不推非团员中的优秀学生,团组织不能发挥党的得力助手作用。
另外,从就业的单位来看,加强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更有它的特殊意义。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生后大部分都进入非公有制和组织之中,即使进入公有制的部分单位,这些单位党的工作相对薄弱。非党员大学生毕业进入这些经济、组织后,难以受到系统的党的教育和培养,其入党意愿较难实现。
上述的种种因素,制约了学生党建工作,同时也恰恰反映了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在校期间加强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促使其认真地学习、思考并实践共产主义的信仰,应当是正当其时。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虽然不能让多数大学生成为共产党员,但能让大部分的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现实使命,产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树立起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成才方向,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素质和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