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院校教学日常事务管理(2)
2016-04-07 01:08
导读:三、课表 课表是全院师生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日程表,是学校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的依据。课表的构成及其管理是教学日常运行管理的核心。 1. 课表编排应遵
三、课表
课表是全院师生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日程表,是学校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的依据。课表的构成及其管理是教学日常运行管理的核心。
1. 课表编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均衡、合理,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师生的精力充沛程度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宜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安排较为重要的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作业多的课程要隔天安排,间隔合理,保持均衡。节假日前不宜安排“重头”课,同一天不宜安排两个“重头”课等。
(2)合理调度、提高教室及设备利用率
要充分利用教室、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防止轮空,使之达到最佳状态,而又尽量避免同一班级的远距离对换教室,达到合理调度。此外,还要考虑实验室、仪器等设备的周转利用率,减少闲置浪费。
合理调度,充分利用教学条件的原则,是编排课程表时要注意的最基本的问题。
(3)负担合理,教学为主
要避免教师在某段时间内负担过重,在保证教学为主,完满实现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科研等项工作。以免影响工作效果及教师身心健康。同时,还要照顾到系和教研室(组)的活动时间。
(4)征求意见,反复校核
在课表编排过程中,既要参考历年积累的资料,掌握教师习惯性,照顾特殊情况,又要注意充分征求教师意见,作合理调整。反复认真校核,避免任何疏漏或差错,绝对禁止“碰撞”(如两个不同课程班级被同时安排使用同一教室)。
2.课程表编制程序如下:
(1)要充分、准确地掌握全部资料。包括各系、专业、班级的
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日历、课程任课教师、跨系学科及学生编班或组合人数、全校各类教室的容量、数量和布局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要依次排定全校性活动时间、跨系合班上课课程、跨系选修课中需要使用实验室的课程、需要使用制图或设计教室的课程,最后安排其它课程。
(3)要按前述原则协调排定各门课程上课时间、节次和出现的频率间隔,并要符合教学计划制定的学时和周学时数。
(4)课表在初步排定后,要进行全面检查(按教室、课程、班级交错校核),做必要调整后,再交各系复核。
四、考务工作管理
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加强对考务工作的管理,保证考试公正无误,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注意把握好四关。
1.命题关。备课组集体研究命题范围和原则,指定专人负责命题,交教研组长审查定稿,由教导处统一印制试卷,有关人员和试卷进行封闭式的管理。
2.监考关。严格考试纪律,打散教学班,根据学生的情况重新组合,规定每一考场为35人,由一名教师监考,学校制定了考场管理细则和处罚条例,对监考老师有明确规定,教务处有专人巡视检查,发现违纪行为,及时处理。
3.阅卷关。学生考试试卷分考场封闭装订,统一交教导处管理,指定阅卷人员,集中阅卷,流水作业,专人登分。
4.分析关。各科教师对试卷和学生情况认真分析后,填写教导处制定的质量分析
单,交班主任汇总,然后,各班召开包班会,分析教学情况,研究
整改措施,最后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征求意见,进行综合分析。
五、教学管理
教学档案是指学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高等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教学档案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各级教学管理部门都要建立教学档案,教学档案管理内容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下达的政策性、性文件及有关规定;教学基本建设的各种规划和计划;自编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试卷库)、试卷分析以及各种声像资料等;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进程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课程教学、总结等;课程设计任务书、
(论文)任务书、优秀
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学业成绩、学籍变动情况、整理分析的学生座谈会记录、
质量跟踪、毕业资格审核等材料;教学改革进展情况、教学研究计划、总结,典型经验材料和教学研究刊物;教师业务档案、各种奖励及成果;教师评教材料、督导组(室)活动材料、教学工作会议纪要等;其它有必要建档的教学文件和资料。教学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编目造册,建立教学档案查阅制度,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教学档案管理,应充分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