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
2016-04-29 01:00
导读:(2)完善复试改革,强化复合选才。完善制定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的复试考核体系,注重加大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对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2)完善复试改革,强化复合选才。完善制定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的复试考核体系,注重加大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对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突出、有重要科研成果发表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奖励的考生,复试阶段实施适当加分政策。
(3)研究生招生指标实行动态机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要与招生专业的报考生源数量及质量、培养质量、专职导师数量、专业
就业率等因素直接挂钩;博士招生计划指标,要与导师提供的研究生培养条件(科研经费、助研助教岗位等)和培养质量(博士生发表论文、获优秀
的数量等)直接挂钩,实行动态管理。
(4)逐步提高招收脱产博士生比例。为提高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要逐步提高脱产博士生的招生比例。
4.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培育研究生教育教学新增长点。
制定并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形成高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在研究生培养体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教案、培养方式、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导师方式、学位论文标准、管理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逐步建立新型培养模式。通过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培养条件,为研究生创新研究提供更优良的条件。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教育计划”的实施,培育研究生教育教学新的增长点,努力提高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5]①实施开放式办学计划,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②推进研究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广大研究生任课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改革,逐步推行研究型的教学方式。③加强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和精品教材建设。④开设系列的研究型课程培训班和前沿特色学术讲座。⑤大力建设研究生基地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教育基地,搭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平台。[6]⑥大力资助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促进学术交流。⑦完善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孵化系统。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5.加强学习和研究,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1)加强理论学习,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要针对高校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根据高校的,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改革方向等重大问题提出宏观性的设计思路和定位。[7]
(2)深入开展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工作调研,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通过调研,找出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些带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开展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和比较研究,密切关注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动向,吸收、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以推动研究生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体制的创新。
(3)强化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定期举办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研修班。各研究生职能管理部门和各学院配备的研究生
辅导员、研究生从必须具备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逐步向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过渡。学校定期举办研究生管理人员培训班,聘请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家、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人员以及从事研究的学者等为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授课,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组织安排管理人员开展研讨、交流和考察,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6.加强学位(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把学位授予质量关。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并完善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应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要使目标和过程有机结合,使其相得益彰。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和保证体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把关过程,即培养方案和计划的制定过程、实施过程、监控过程和评估改进过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体系主要构成包括:①课程监控体系。课程设置要有层次和跨度,体系合理、先进,使研究生既能在知识层面上达到横宽,又能在专业方向上得以纵深。②学位论文监控体系。学位论文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对学位论文的管理工作中除强调
论文格式的规范化外,更应注重论文的质量,积极倡导通过论文一方面出科研成果、一方面出人才成果的思想理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位论文工作的灵魂,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尤其应把好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和实验工作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关。[8]③校外监督评估体系。目前,随着研究生培养类别的增加(
工程硕士、MBA、EMBA、网络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研究生等),部分院校建立了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这些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校外基地分散,难于管理、疏于监督,使得部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并不尽人意。为此,需要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有效的校外监督评估体系,以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 黄飞跃、黄松平、冯博学等.培养模式改革是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J].高等理科教育,2004(6):35~38
2 何 颖.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6(12):23~25
3 张振刚.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建设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9
4 左 兵.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发展及其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12)
5 马新宏、金 红.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8(9)
6 王 琳、谭凤训、刘 静等.浅析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J].世界华商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9)
7 李小昱.从中外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创新人才的培养[J].高等教育,2007(11)
8 王 岩.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8(1):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