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教育的数量观与质量观(2)
2016-04-29 01:01
导读:不同类型的高等培养目标是不同的, 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应该考虑教育形式的特色。与普通相比较, 成人高等教育有如下特点: (1)办学模式多样性特
不同类型的高等培养目标是不同的, 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应该考虑教育形式的特色。与普通相比较, 成人高等教育有如下特点:
(1)办学模式多样性特点: 有专门成人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广播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等等。
(2)培养对象广泛性特点: 成年劳动者为主要对象, 包括成人在内, 不论年龄、性别、经历、居住区域差别, 均可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
(3)教育目的的多样性和实用性特点: 首先是社会对成人教育的需求, 要求成人教育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进步为目的, 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对成人认知能力、职业行为、社会交往方面的要求。同时因为成人的社会身份多样性, 职业、受教育基础、观念不同, 对自己发展目标的追求也是多样性的。有普及和提高的目的, 又有达到自我实现、充实自己的目的有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职业需求, 又有为了再次就业的需求等等, 不一而论, 因此在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上更应该强调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 强调适合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满足不同的受教育需求。而学校教育作为国
家教育体系中的主体部分, 更多体现在对学生、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上, 强调培养具有较高理论修养的学科系统化的专业人才, 突出理论性与专业性。
(4)教学形式多样性: 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大都是坐在教室接受老师面对面的授课, 课下有教师的直接
辅导, 而成人高等教育大多是业余教育, 甚至是远距离教育, 教师与学习者间的互动方式不同, 在成人高等教育中, 教师大多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5)自学为主的学习形式: 在成人教育中学习者大多是业余学习, 以自学为主, 不能拿出大块的时间去接受长期的集中教育, 虽然他们当中有些学员的学科基础知识较弱, 但是他们有主观积极性及相应的实际工作及社会实践经验, 这导致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学术观点的理解能力普遍较强, 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时与全日制学生相比有自己的优势。
纵观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 势必要求评价体系的多样化成人高等教育有责任最大限度地满足越来越多的人们对知识及国家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要求。新时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关键能力的培养, 包括: 知识能力、职业能力以及社会能力, 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也应该围绕着学习者在这三方面的能力提高程度来评价。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者及教师, 应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 笔者认为对成人高等教育学员的质量观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分数是否达到了普通高等学校的要求, 应该承认差异, 力图因材施教, 依才、依特点制订标准, 要看这些学生在
的时候, 其整体素质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
化学习程度、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生存能力是否较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前有所提高, 如果能够对这种提高的程度建立起进一步细化甚至量化的评价标准来, 比只将某一单科分数成绩进行比较的现实意义要大得多。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证书体系。成人高等教育学习者情况千差万别, 他们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智力水平各不相同, 应该充分利用成人高等教育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的特点, 分别给出项目证书、等级证书、结业证书、单科证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一系列相应的证书, 根据不同的评价、衡量标准逐级给出不同的证书, 对学习者予以不同程度的认可, 从实际出发调动国民的终身学习积极性。
我们不能够单纯的用一个统一的标准, 通过一次
成绩来衡量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更不应该将此成绩的起伏简单归因为招生规模的变化。
三、端正办学思想, 招生规模与教育质量并重 伴随者成人高等教育的扩招, 在校生人数有了大幅度增长。有些学校确实在质量方面有所忽视, 导致这些地方和高校的办学质量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下降。从长计议, 办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随着人们对上大学预期的变化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大学需求的变化, 质量和特色将成为成人高校的“立身之本”, 质量差的学校必定会遭到淘汰。我们必须要遵循教育规律, 质量数量兼顾。不能忽视客观条件, 发展目标定位过高, 过分追求数量的发展, 或只讲发展, 不讲投入, 轻视改革, 忽略管理。有些学校规模膨胀过快, 办学条件跟不上,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 致使教育部果断地停止了一些成人高校及网络学院的招生资格。
因此成人高等学校应该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 强化质量意识。一定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对照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及培养目标, 合理的确定招生规模。
具体讲成人高等学校在招生之前应该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随时进行评估, 及时反馈, 尤其在再次招生前夕要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学校的招生、教学管理等决策部门依此对招生规模和类型、教学过程等进行及时的调整、改良。
正确把握好招生规模和教育质量的辨证关系, 克服严重的功利主义、单纯为“创收”、为获取经济效益办学而不顾我们制订的教学目标、社会效果, 盲目追求数量与规模的扩大。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教育质量以及经济效益要协调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尽管可以为学校增加一些收入, 但它更主要的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教育行为, 广大的成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将之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来做, 不能只把它看作单纯的经济行为。收入增加了, 大部分应该追加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改进教学设施、聘任优秀教师等优化教学资源中去,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提高中华的国民素质, 从而形成良性的质量———规模互动关系, 规模以质量为依托, 教育质量是保持招生规模的重要条件同时有效的规模为保证教育质量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成人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 并不意味着就不要质量了, 相反, 质量保证是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健康、稳步发展的生命线, 尤其在教育的化运作发展前提下, 使成人高等教育得到可持续发展, 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而好的社会声誉与教育质量的高低是息息相关的, 作者的目的是为了阐述我们需要改变固有的质量评价观念, 抛砖引玉, 在新的质量观的基础上, 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适合大众化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用普通高等教育甚至是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去衡量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 得出扩招导致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结论是有失偏颇的, 是简单、缺乏理论依据的。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时代的要求, 提高教育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我们应该恰当地把握好两者的契合点, 使成人高等教育更好的为提高国民素质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与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24( 3) .
[2] 黄藤.谈民办大学的规模质量观[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22.
[3] 孙晓红.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3( 5) .
[4] 张护玺.构建科学规范地成教考试与教学评价制度[J].中国成人教育, 2003( 8) .
[5] 叶忠海.
成人教育学通论[M].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