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改革
2016-05-01 01:0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关于高职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改革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非线性编辑课程是数字
[摘要]非线性编辑课程是数字媒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技术性与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中,与视频编辑的工作流程一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非线性编辑
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电脑及外围设备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各种各样的摄像机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在休闲之余都拿起家中的摄像设备来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再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将影像制作成光碟或上传到互联网。其数字化的记录方式,强大的兼容性,相对较少的特点,非线性编辑已经成为节目编辑的主要方式。随着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广泛应用,很多高职院校均开设了数字媒体或影视动画编辑等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因此研究教学改革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老师讲的多,学生真正专业实践少。老师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少教会如何有效地使用软件,因此造成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即使完成了一个作品,更多的是重复老师的思路。此外,由于实践课安排分散,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影视作品的创作。学生只在期末考核时制作一个影视作品,很难全面运用编辑理论、实践编辑技巧。
2.实训条件不足。要建造非线性编辑实训室,购置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及摄像设备、辅助设备、全功能图文视频合成工作站需要投入几百万元的资金。由于实训条件所限,学生没有使用过高清摄像机,就无法拍摄出高质量的素材,在后期处理中使用再多的特效,也无法做出优秀的作品。
3.作品艺术性不足。目前很多开设《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学校,并没有在前期开设《艺术欣赏》之类的课程,学生缺乏相应的艺术素养,这往往会导致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对调色的把握、背景的选择、整个作品的构思缺乏艺术感。一个优秀作品应该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学生学会软件的操作仅仅掌握了技术,而艺术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非线性编辑》教师认真思考。
二、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针对上述的当前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体会,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的总体思路。该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面向应用,体现职业性、实践性的要求。教学设计上,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实际案例为主线,通过“任务驱动式”的方法组织教学。具体思路:在教学内容上把该课程内容分成具体的项目,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由教师在课堂上将各项目的难点和重点讲解,分析任务,然后在实训课上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解决项目的重点难点,分析、设计并完成任务。在学生进行选题构思、拍摄、采集、编辑,以及特效、音效、解说、字幕技术、合成技术、文件输出的选择时,不限定条条框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整个项目。
1.一种核心教学方法。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实践,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分析并设计任务。教师给出时间期限,要求各项目小组最后把任务合成的结果制作成一个作品。作品的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电子相册、MV、纪录短片等,时间为5分钟。
2.两个教学目的。为了解决学生作品中艺术性缺乏的问题,始终围绕技术性和艺术性两个教学目的来设计教学内容。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三个软件。如果要完成优秀的作品,单凭Premiere Pro CS4一个软件是远远不够的,与Adobe公司出品的其他软件,如Photoshop、After Effects等软件协同工作,是一个非线性编辑工作者明智的选择。
4.四个教学重点。将拍摄、视频剪辑、视频合成技术、音频编辑作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视频编辑的工作流中,拍摄、采集、编辑,以及特效、音效、解说、字幕技术、合成技术都是缺一不少的环节,但一定要学生认识到其中的重点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