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2)

2016-06-16 01:03
导读:三、解决思想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问题的对策 《纲要》对教师培养和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


  三、解决思想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问题的对策

  《纲要》对教师培养和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新课改要求更新教育观念,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和强化高等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观点,为培养合格的教师人才。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所存在的职业素养问题,要想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立足于以上问题,洛阳师范学院连续进行了几次大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也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师范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了相应的探索尝试工作。

  1.根据学校性质定位,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调整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我们根据学校“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教学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学校“发展应用性教育,建设应用型专业,开发应用型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其他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及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调整为“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中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其他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由原来的“高级专门人才”调整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专业的师范性,强调应用性,同时把专业就业方向由原来的“中等以上学校”准确定位于“中学”,主要满足地方基础教育需要,培养合格的中学政治课教师。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继续调整教育目标。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原则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目标应充分体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培养目标必须满足高等师范院校服务对象的要求。新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经过严密的可行性论证。(2)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调整应照顾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之与高等师范生发展的目标基本一致。(3)培养的目标应当是开放的、具有一定弹性的、可操作的目标体系。具体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学生个体目标,二是学生职业角色适应目标,三是学生社会适应目标。这些要求为高等师范院校提出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高等师范教育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因此,其培训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高校应转变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超前意识的批判反思型教师,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

  2.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我们根据培养目标的变化,调整了课程体系。把原来的四模块结构调整为“通识教育平台”“平台”“专业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五平台结构。搭建文理渗透的通识教育平台、注重基础扎实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体现特色的专业教育平台、突出技能的职业技能平台(师范类专业增开突显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师教育平台)及突出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课程。思政专业没有通识教育平台的政治理论课程,我们就加大学科教育平台的课程比例,拓宽思政专业的基础知识,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有用、有效、先进”的原则,进行撤并、精选、重组和充实,设置直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的专业必修课,依照“专而尖”的原则开设“与”和“与政治学”两个方向的限选模块,设置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任选课。
  我们原则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新形势,高等师范教育要结合基础改革的实际,整合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学科知识,从整体上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倡导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的渗透,拓宽基础课程,重视综合性课程。(2)新课程体系应该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单一的课程目标定位,实现由“一”向“多”的转换,构建出以知识、、能力等多种素质要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结合新课改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要突破以往偏重理论的不足,加强综合性课程的设置,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完善教育教学体系。(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前瞻性、科学性、适应性”原则确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体现各专业优势和特色的培养方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教师教育专业化特色。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3.做好教师职业规划,强化师范技能训练。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奠定良好基础。设置基础、学科教育基础和教师职业技能三个模块必修课程,一个模块选修课程。由学校、教育科学系及教学院系组织实施。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开展职业规划活动。我们思政专业专门开设职业规划的相关课程。积极开展利用地方优势资源,把中学的政治课名师请到课堂上,开展“名师进课堂”活动;结合学生学习阶段,确立具体学习目标,设置“五个一工程”项目;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师范技能的比赛活动,举办“未来教学明星”大奖赛;根据学生兴趣,开设“未来计划”培训班等,最终使学生形成职业规划意识,做好职业准备。

  4.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拓展教育基地的作用。坚持实践育人意识,以专业实践能力规格要求为主线,构建全程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的教学体系。构建以实践教学、知识应用、素质拓展计划、课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五个模块为载体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我们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累计学分数占总学分数的比例占31.2%,课程实践教学学时占理论课总学时的比例为26%。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两大主要基地的大学和中小学应该密切配合,通过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我们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巩固与原有中小学实习基地的关系,定期组织实习基地校长研讨会,根据实习基地需要,采用顶岗实习方式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据我们自身情况,调整实习学期,延长实习时间。把实习由原来的第七学期提前到第六学期,这样有利于学生技能训练与教学实践同步,实习时间由原来的八周延长到一学期,可以保证学生完整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真正提高实际的师范技能水平。我们原则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学校为基地的师范教育实践活动在价值取向上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沟通方式上实现平等互动的双向交流;合作途径上采取以实践性课程为主体的多渠道合作。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要通过调整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合基础教育新课改要求的师范生,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类型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