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根据学校性质定位,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调整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我们根据学校“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教学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学校“发展应用性教育,建设应用型专业,开发应用型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其他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及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调整为“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中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其他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由原来的“高级专门人才”调整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专业的师范性,强调应用性,同时把专业就业方向由原来的“中等以上学校”准确定位于“中学”,主要满足地方基础教育需要,培养合格的中学政治课教师。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继续调整教育目标。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原则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目标应充分体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培养目标必须满足高等师范院校服务对象的要求。新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经过严密的可行性论证。(2)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调整应照顾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之与高等师范生发展的目标基本一致。(3)培养的目标应当是开放的、具有一定弹性的、可操作的目标体系。具体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学生个体目标,二是学生职业角色适应目标,三是学生社会适应目标。这些要求为高等师范院校提出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高等师范教育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因此,其培训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高校应转变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超前意识的批判反思型教师,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
2.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我们根据培养目标的变化,调整了课程体系。把原来的四模块结构调整为“通识教育平台”“平台”“专业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五平台结构。搭建文理渗透的通识教育平台、注重基础扎实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体现特色的专业教育平台、突出技能的职业技能平台(师范类专业增开突显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师教育平台)及突出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课程。思政专业没有通识教育平台的政治理论课程,我们就加大学科教育平台的课程比例,拓宽思政专业的基础知识,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有用、有效、先进”的原则,进行撤并、精选、重组和充实,设置直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的专业必修课,依照“专而尖”的原则开设“与”和“与政治学”两个方向的限选模块,设置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任选课。
我们原则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新形势,高等师范教育要结合基础改革的实际,整合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学科知识,从整体上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倡导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的渗透,拓宽基础课程,重视综合性课程。(2)新课程体系应该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单一的课程目标定位,实现由“一”向“多”的转换,构建出以知识、、能力等多种素质要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结合新课改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要突破以往偏重理论的不足,加强综合性课程的设置,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完善教育教学体系。(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前瞻性、科学性、适应性”原则确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体现各专业优势和特色的培养方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教师教育专业化特色。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