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绿色教育理念构建绿色班级的策略研究(2)
2016-07-15 01:04
导读:此外,为了建立绿色的人际关系,还要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提出“五为”“五无”的要求。其一,对学生党员提出“五为”“五无”的要求。“五为”是
此外,为了建立绿色的人际关系,还要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提出“五为”“五无”的要求。其一,对学生党员提出“五为”“五无”的要求。“五为”是指每学期为班级同学做一件有益的实事;每学期至少帮助一名问题学生;每学期至少找班级同学谈一次心,以了解同学的情况,与同学沟通思想;每两周至少向辅导员汇报一次班级情况;每学年至少负责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五无”是指做到所在宿舍无违纪现象;做到所在宿舍无由于
不及格而留级、降级的学生;做到所在宿舍无卫生不合格现象;做到所在班级无重大违纪现象;做到本人学习无不及格现象。
其二,对学生干部提出“五无”“五要”的要求。“五无”是指所在宿舍无迟到、旷课、早退现象;所在宿舍无夜不归宿现象;所在宿舍无卫生不合格现象;所在班级无重大违纪现象;学生干部无学习不及格现象。“五要”是指每学期要为班级建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并积极落实;每学期至少要帮助一名问题学生;每学期至少要找班级1/2以上的同学谈一次心,以了解同学的情况;每两周至少要向辅导员汇报一次班级情况;每月至少要召开一次关于自己所负责工作的学生座谈会,以了解其他同学对自己所负责工作的意见。
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以上要求能有效疏通辅导员、学生干部、普通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渠道,实现班级建设中的师生互动,使所在班集体真正形成人人都得到深切关怀、弘扬人性精神的团队。
4.加强健康,为大学生形成绿色情感心理创造条件。绿色情感心理应该是健康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具有不怕困难、勇于抗争的精神,能经受住失败和挫折的考验。辅导员要注重培养学生顽强的性格、积极的心态、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虽然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但自我封闭意识较强,很容易出现失落、孤独的心理状态,从而无法融入宿舍和班级。针对这种状况,可以充分利用
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组织学生一起度过大学时代的第一个团圆节,同时还可以组织拔河比赛、班级篮球对抗赛等活动,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开辟渠道。此外,还可以开展“打
开心扉,相亲相爱,自立自强”的主题班会,在班级工作中突出真情,以真情感动人,以真情凝聚人,在生活中关心每一个同学,这对帮助学生舒缓压力、排解抑郁起着积极作用。
5.净化学习场所,构建绿色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室,因此,我们必须创建一个使大家能够快乐学习、开心相处、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对有条件的自习室和教室进行适当布置,以烘托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加强自习纪律的,形成宽松、和谐、有序的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潜能的学习环境。
6.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变,掌握绿色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尤其是完成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转变。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大学生的学习,如果不加以改进,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进步。要变高中的“要我学”为大学的“我要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在班级内部建立“一帮一”学习对子,让学生结伴学习、互相促进,以学习促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加强依规管理和管理,形成班级建设的长效机制。在班级管理中,民主管理是基础,制度管理是保障,既要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又要建立民主管理章程,使班级每个学生都能够自觉、自愿地遵守校纪校规,用校规校纪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把纪律当负担,使每个学生真正做到既遵守纪律,又平等参与,在班级中各尽其才、各尽其能、各尽其长、各尽其潜、各尽其责。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以“省察自我,修身正己”为主题的大讨论,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矫正自我,达到立人修身的目的。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8.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的兴趣,丰富绿色第二课堂。北华航天学院开放了实验室,并对第二课堂的教师给予政策倾斜和奖励,调动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兴趣,学生在
和河北省大学生“挑战杯”赛中多次获奖。
9.参加环保活动,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绿色志愿者清扫日”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向路人播放环保宣传录音、清扫绿地、捡拾白色垃圾、刷洗电线杆上的非法小广告、废电池回收等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意识到环保活动的开展应立足于宿舍、立足于班级、立足于学校。只有从身边开始开展环保活动,才能做好整个的环保。
综上所述,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将绿色教育理念引入班级管理之中,对有效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帮助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等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