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培养师资理念下的高师院校国防教育模式探(2)

2016-07-28 01:06
导读:(三)课程类型 高师院校国防课程分为三大类:即军事技能训练课程、军事理论课程和活动课程;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三)课程类型
  高师院校国防课程分为三大类:即军事技能训练课程、军事理论课程和活动课程;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自学课程;根据课程的地域性、专业性和特殊性特点,将课程分为校本课程、与专业课相关的国防教育课程及其他课程。
  必修课程是指为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而规定的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选修课程则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由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通过提供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鼓励教师尽其所能的过程。”我国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均有丰富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特殊历史和人文,不少学校也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史和人物史,将这些乡土历史、地理、校史、人物史等史料有机地结合在国防教育之中,既可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又可增强国防教育的效果。与专业课相关的国防教育课程是指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而开设的国防教育课程。这类课程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国防教育紧密联系和结合在一起,对高师学生毕业后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积极渗透国防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他课程是指根据地域、时令或学生性别等特性开设的国防教育课程,如结合地域特点的登山、滑冰、潜水、跳伞等课程教学和训练,针对女学生开设的如急救、基本护理及民防知识等课程。活动课程包括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参观国防园、向英雄人物学习、观看革命影片、国防知识竞赛、讲座、大学生军事论坛、征文、越野、射击比赛等,此类课程可以随时、随机、随地、阶段性地开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就是包括教师在内的课程工作者作出决定,并制订教师和学生将要执行的计划的过程。高师院校国防教育在按国家要求完成《全民国防教育大纲》要求的基本训练内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师范院校特性,增设相关课程内容,教学中不够的课时,以星期六、星期日、学生课余时间和寒暑假补充。此课程规划以高师院校师范本科生为对象,师范专科生或其他专业学生可参照执行。
  课程可按7个学期开设。第一学期安排集中军事技能训练4周,其间开设军事技能训练相关理论课程;军事训练结束后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必修课1~2门;寒假开展国防教育、宣讲活动;第二学期开设必修课程1~3门;暑假开展军事地形学实践活动;第三学期开设必修课程1~3门,选修课程1~2门;寒假开展国防教育参观学习、走访活动;第四学期开设选修课程3~5门;暑假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第五、六学期开设校本课程、和与专业课相关的国防教育课程各1~3门;第七学期,开设国防教育教学法课程,开展教育见习、试讲教学活动,递交。国防教育学、国防学、国防体育课程随高校教育学、心、体育课程开设。国防教育活动课程根据情况组织开展,分布在各个学期进行。
  (五)课程考核
  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考核实行学分制,按总分10分制执行:军事技能训练记3学分。军事理论课程必修课记4学分,选修课记2学分,其中选修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选够4门课程。学生修完相应课程,经过统一或考查,成绩合格,记入相应学分。学生参加国防教育见习、参加试讲试教活动、递交毕业论文,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军事技能训练或军事理论课成绩不及格者,需重修或补考。成绩在50分以下者应重修;成绩在50~59分之间,可允许补考一次。因身体残疾等相关情况可免考有关科目。活动课程不计学分,但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3项以上国防教育活动,学校对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入学生成绩。凡修满10学分者,其成绩记入学籍档案,并由学校颁发《军训证书》。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六)课程评价
  早在20世纪30年代,泰勒就认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国防教育课程评价应包括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状况、课程建设以及学校对本课程的定位等方面内容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进行;教师教学状况应包含教师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和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可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课程建设评价的内容应包含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师资配备与培训、经费保障以及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课程定位应包含课程思想、机构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国防教育课程要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在发挥传统评价方法的优势的同时,更要注重使用动态评价方法。
  课程评价对教学过程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具有实践功能和指导意义。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评价不仅要注重整体性,突出实效性,更要重视评价过程。

上一篇:试论财经院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