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透视与对策(1)(2)
2017-08-25 01:49
导读: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的构建与实施 为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免疫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的构建与实施
为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免疫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彻底改变过去学校德育工作独撑一片天地的单极化状况,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司法“四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
<一>总体构想:以学校为核心,以家庭为桥梁,以社区为依托,司法作保障,围绕德育目标这个中心,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德育网络,以提高德育实效。具体说:
1、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学校牵头,学校起核心作用,是网络的龙头;
2、家庭:家庭是联系学校和社区的纽带,在整个网络体系中起桥梁作用;
3、社区:社区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整个网络的依托。
4、司法:司法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是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环节。
家庭、学校、社区、司法四方联动,形成德育合力。
<二>、具体操作
1、校内校外联动,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首先,树立全员育人观念,组建三支校内德育队伍,建立全员育人的运作机制:(1)德育主力军建设:以一批中层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2)德育生力军建设:以科任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为主。(3)示范队伍建设:以一批出色的学生干部为主。其次,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家长委员会,聘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建立一支校外德育工作队伍。
2、拓宽德育渠道,加强德育阵地建设。首先,加强德育主阵地建设。一方面,明确各科课堂教学都是德育的主阵地。各科教师都应该结合本学科特点,坚持育人为本,切实担负起教育学生掌握知识与形成良好品德的双重任务。另一方面,明确校园文化也是德育的主阵地。其次,建立一批校外德育基地。再次,注重加强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强化家庭、社区德育的功能。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注重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青少年进行养成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形式要新,内容要实。针对学生知行脱节的状况,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抓好行为规范教育。
首先,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旗帜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处事观,宣传共产主义的理想,宣传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宣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以会议的形式宣讲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以出墙报、手抄报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以绘画文艺表演的形式来表现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等等。
其次,教育工作者应督查、引导未成年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能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做艰苦细致的观察了解工作,有的放矢做好引导工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态度和方法上应做到:全面了解,积极引导;摸清情况,对症下药;尊重、信任、体贴关怀;耐心等待,持之以恒。
再次,教师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各方面取得的成绩都应予以肯定和奖励,尤其是对那些问题学生身上出现的闪光点要着力渲染,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达到激励本人和引导他人的目的。激励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微笑与关爱、口头表扬、通报嘉奖、树立标兵、尊重学生、发挥特长、
民主评议等等。
4、强化活动育人,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首先,坚持开展“一帮一”“一促一”活动,实施德育工作社会化工程。其次,深入开展其他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在实际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影响。如组织文学社、合唱队、环保社、广播站、记者会、读书小组等学生社团组织,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诗词朗诵会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优
化学生的成材环境,营造浓厚育人氛围,让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的课堂,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外在的行为内化为其优良的品质。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5、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重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是实现也需要借助于心理教育。中学生正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情绪易于波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行为的研究,把握其心理活动的脉搏,帮助学生调理情绪。平衡心态,探求沟通师生心灵的新途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育有的放矢。<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普及心理知识,系统地进行心理与行为训练。力求将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融合在心理知识的传授之中。<2>开展心理测试与心理咨询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①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接待学生来访和求助;②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青春热线,通过倾听、对话,实现对学生的心理疏导;③设立书面咨询信箱,据情约定面谈或书面回答;④报刊咨询,通过校报、黑板报,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心理问题进行公开回答。
<三>立足学校,影响家庭,辐射社区,司法保障,实现学校、家庭、社区、司法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构建校内德育网络,重视学校的导向作用,舞活德育网络的龙头。
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的机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学校在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党、政、工、团紧密配合,全体教职工积极参加,同时吸收部分优秀学生干部参加,建立起学校内部的德育网络,并积极开展各方面的导向工作。首先狠抓舆论导向。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当地派出所(法制副校长)等机构,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营造一种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支持并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浓厚氛围,实现学校与家庭、社区、司法的联动;其次,狠抓目标导向,引导学校,联合社区、家庭、司法,引导整个社会都应围绕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共同目标开展各种德育工作。再次,狠抓行为导向。以学校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家长委员会协商制定的《家长行为指南》及社区教育委员会制定的《
家教工作指南》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为准绳,规范教师、家长、市民和青少年的行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构建家庭德育网络,突出家庭的桥梁纽带作用。
围绕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水平的目标,在整个网络模式中,家庭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学校。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否重视对孩子进行思想品质方面的引导,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品质、诚信品质的养成。家庭应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及聚赌、吸毒等。尤其是家庭作为联系学校和社区、司法的桥梁,既要配合学校、社区、司法的工作,督促子弟,又要承担主动参与改造社区文化氛围的任务。
3、构建社区德育网络,依托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德育的辅翼功能。
社区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社区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有可能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和合法权益造成严重的损害。在学校的指导下,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合各单位、各部门利用社区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建立和改善适和青少年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外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建立起以社区教育委员会为核心,文教、公安、工商、税务等党政职能部门和社区居民、各单位等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区德育网络。
4、构建司法德育网络,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强化其教育网络辅翼功能。
青少年应自觉守法,依法律己。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司法机关应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促使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早日改过自新,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治安部门,派出所,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清理、净化文化市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积极担当学校法制副校长,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和科学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青少年增强法制观念,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抵制不良社会现象的诱惑,做到知法、守法、护法。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结束语: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本文提出的学校、家庭、社 区、司法四方联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德育网络,对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有实效性。同时,更需要全社会普遍关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湖南省教育厅政报•2004年(5)•
[2]、许云昭在全省系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湖南省教育厅政报•2004(5)•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4]、王兰英•黄蓉生•教师职业道德•2000(8)•
[5]、廉希圣•胡云琬•思想政治•2003(4)•
[6]、湘潭市教育局依法治教办公室•教育法律法规汇编•2004(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