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效果的必要途径。它是远程教育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课程论的角度将现代远程教育的课程实施区分为三种价值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参与制定取向,并结合远程教育的实践阐述了课程实施过程的具体环节和要素。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实施
随着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实践的不断深入, “以课程为中心组织教学”成为当前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什么是课程?”、“怎样进行课程设计?”以及“如何认识课程实施?”等等问题已经成为远程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将集中讨论远程教育活动中课程实施的概念和价值取向,并结合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实施环节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以引发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是远程教育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效果的必要途径。它不仅要研究课程设计的落实情况,更要研究学校、教师在执行课程计划过程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调适。
回顾我国远程教育课程理论的发展历程,产生过许多影响深远的课程改革计划,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校初期推出的名校名师课程录播制度,1994年推出的注册视听生管理模式等等,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些课程变革已很少使用,或被新的课程所取代。传统的解释,人们将之归结为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教育资源的丰富。从课程研究的角度,课程实施环节也是影响这些课程变革计划的重要因素。
无论按照哪一种课程设计模式来理解和规划课程,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课程实施的问题。课程实施并不是简单地执行课程计划,实施本身是对课程的一个再创造。课程录播制度之所以未能成为远程教育课程体系的主流,根本原因在于课程实施过程中,未能针对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在双向教学互动手段上实现技术突破,只能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加之播放成本的因素,使之逐步淡出远程教育的课堂。
课程设计的组织者往往过多描绘课程改革的理想与蓝图,而对课程实施的过程极少关注。而事实上,充分考虑多种社会因素对课程实施的影。向,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有效的措施实现课程计划的目标和内容,是关系到课程目标最终效果的重要一环。
美国著名课程论学者古德莱德将课程区分为五种层次: (1)观念层次的课程,大多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教育家所倡导,尚处于观念层次的课程; (2)社会层次的课程,指列入学校课程表的,为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课程; (3)学校层次的课程,学校根据社会和地方文化需求和特色,在教育行政部门允许的范畴内开设的本校范围内的地方课程; (4)教学层次的课程,指教师在具体课堂上实施的课程,它既体现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也是教师对课程的实际运作; (5)体验层次的课程,是学习者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尽管经历了同样的课程教学,但每个学习者都会获得不同的学习经验和体会,而这又直接影响到学习者最终的学习成果。比较而言,课程实施主要集中于教学层次和体验层次的课程。
因此,从课程实施的角度,课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就转化为“如何使课程设计更符合实际?”。有效的课程不仅包含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内容结构,关键在于是否切实可行。课程设计者与课程实施者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沟通。课程设计者应尽可能周密地设计课程实施方案,以减少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解,而且这种设计方案应考虑到课程实施的不同环境,为教师和学习者保留足够的发展空间。所以,课程实施应该是课程设计者和实现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
由于对远程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使得远程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实施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课程实施中的价值取向的冲突和碰撞成为影响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因素。
1.忠实取向
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是指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具体地说,这种实施取向是将课程作为现成的、人们已经确定的、固定不变的一套有待实现的材料。课程实施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由学科专家、教育工作者设计好的内容具体化,以达到规定的课程目标。
这样的实施取向将课程的设计者与课程的实施者完全分开。课程的设计者负责规定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教学法,而课程的实施者的任务就是将这些确定的教育课程内容具体落实。二者的吻合程度越高说明课程实施越有成效。
在远程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活动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远程教育的课程资源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外,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法,为教师和学习者的课程实施活动而设计的。这些课程专家通常由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媒体开发人员组成,他们的工作内容在文字教材、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考核说明等课程文件体现出来。处于教育实践情境中的教师享有教学的自主权,但必须在文件制度的允许范围内。因此,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实际上是由课程专家设计和确定,授课教师是课程设计的执行者。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完整和有效,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者强调对教师的严格培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完善对教师行为积极的支持与监督机制。
2.相互适应取向
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教学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模式等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许多课程实施方案,研究者的设计方案是完整的,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问题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将课程设计者的真实意图体现出来。实际的情形是:一方面,既定的课程计划会发生变化,以适应各种具体教学实践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既有的课程实践会发生变化,以适应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
当前的远程教育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确定了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以及统一考试的质量保障措施。但我们的课程设计者同样意识到由于不同地区、社会、文化背景,教师、成人学习者不同的教育体验,课程的实施过程必然地存在差异。考虑到这种现实,课程设计者将学习评估划分为形成性考核以及总结性考核,二者的数值比例为2∶8,即形成性考核占20%,由教学单位以及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评核。从某种角度,这种比例表明了课程设计者对“相互适应取向”的认可程度。
从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实施环节不仅需要考虑课程评价,还涉及课程知识、教师和学生角色等内容。课程除了体现在教科书、媒体课件和教辅资料等计划内的内容,还包含了学校和地区的各种情境因素。课程知识应该是广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的一个方面,来自教师的师定课程以及成人学习者的经验反思同样重要。正是在与法定课程(既定课程)的不断交互中,课程实施不再是反映课程目标的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动态的、相互调适的过程。由此,课程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规定的课程与实施的课程可能完全不同。
采用相互适应取向的课程设计者将课程实施过程中主动对课程方案的修正作为实施的一部分,而且是成功的实施所必须的。人们可以从不同层次来研究和认识课程实施中的调适,从教学法的选择、课程教学的组织设计、整个教学系统的调整,直至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
3.参与制定取向
课程参与制定取向认为课程并不是在实施前就固定形成,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的结果,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师生课程创造过程的一个工具和依照。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