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困惑与抉择:当前教学论研究三问(1)

2017-08-27 04:00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困惑与抉择:当前教学论研究三问(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教学论学科历经近三十年的恢复和发展,确实已经取

摘要:教学论学科历经近三十年的恢复和发展,确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惑。教学论研究主题不只是探求教学本质与规律,更在于关照教学实践;教学论研究的目的不只在于能指导他者的实践,更指向研究者自身实践的完善;教学论研究方式需要 “群体合作”,但更依赖“个体探究”。

关键词:教学论;研究;问题;实践

历经重建和近三十年的发展,当前教学论学科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教学论学科体系日益庞大,研究成果空前繁荣,研究队伍也逐渐壮大。但是认真考察教学论学科自身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审视当前教学论的研究现状,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教学论在研究主题、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式等三个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疑惑,对这些根本性问题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追问,对教学论学科发展是必要的,也是促进教学论研究不断深化的重要动力。

一、教学论研究主题:本质探求抑或实践关照

长期以来,教学理论界时而沉寂、时而热烈的一个话题就是 “教学本质”问题。探讨和追问教学本质曾经一度成为教学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推动教学论研究深化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教学论研究体系中,探讨与追问教学的本质与规律,属于其“形而上”的部分,它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探讨教学的“本体存在”,也即“教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近三十年来,教学本质的探讨之所以兴起,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发展本身的内在逻辑。首先,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教学论学科面临着重建和发展.对教学本质的探讨是教学理论面临 “正本清源”重新回到科学轨道的必然要求。教学理论要从僵化、封闭的思维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回到尊重客观规律、重视教学规律的轨道上来,开展教学本质的研究,为教学理论的科学研究做好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其次,学科理论发展依赖于最基本的学科范畴和概念体系的建立,教学论研究如果离开对其基本范畴“教学”的追问和探讨就难以进行下去,近三十年来教学论界花费相当大的精力致力于教学本质的探讨,就是教学理论自身发展内在逻辑的体现。

此后,在本质探求的思维方式渗透之下,教学论研究者开始热衷并习惯于从本质假定出发,抽象出相应的教学理念、原则、方法、模式 ……最终演绎和建构出一套相应的教学论体系。这种研究范式一旦被后来的研究者沿袭下来,就获得了明显的社会遗传性,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他们的教学论研究工作。很长时间以来,教学理论界在关于“主客体关系”、“主体性教学”以及“教学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中都不同程度地渗透和折射出这种思维方式。应该说,对于教学论研究而言,这种思维方式和逻辑是必要的,它对于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建构有着一定的意义,它也是教学论研究得以不断深化的重要动力。同时,这种教学论研究方式的另一要旨在于能揭示教学的应然状态,阐述论证教学的必要规范,引领现实教学实践走向一种理想状态。

虽然,关于本质问题的探讨和追问对教学论研究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研究者仅仅把此作为教学论研究的唯一目的和追求,就会偏执于纯粹理论的建构,从而极易陷于以下认识和实践误区。

其一,研究者可能把教学论研究误解为纯粹书斋里的 “劳作”,从而沉湎于纯粹理论的抽象与文字符号的操作,导致理论研究在逻辑思辨和纯学术的建构中远离教育现实,此类研究思维方式也是造成长期以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深层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沉溺于纯粹的本质探求和理论建构,极有可能造成理论工作者通常所犯的 “职业毛病”,在进行理论阐释时,为追求理论的深度和“美感”,对简明教育事实进行过度的理论阐释,反而遮盖简单事实的本来面貌。理论是抽象的,有时更是“灰色”的,而现实则是具体的、鲜活的,理论的过渡阐释只能造成文字符号的泡沫四溢,进而会遮蔽研究者对鲜活教育现实的清楚认识和判断。应该说,这是当前教学论研究者在从事自己工作的时候必须警惕的一个诱惑和陷阱。在当下的教学论研究中,与追求深刻的理论相比,回归现实显得更为重要,也更具意义。其三,习惯于此类研究方式,可能会弱化研究者对现实教学世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旦教学论研究者把教学论研究仅仅当成是对某些抽象本质与规律的探寻,在开展研究时就可能会不考虑其研究对中国当下教育实践的实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在进行理论“建构”时,“既不探其实,也不究其根,结果使得各种本来值得深入研究、仔细推敲的教学理论成了‘争奇斗艳'的时装表演”。更有甚者,实践责任感的丧失极有可能会滋生教学论研究中的投机行为。研究者一旦把教学论研究误解为纯粹理论与文本的操作,在开展工作时就可能会进行“投资”与“效益”的利益计算和权衡,从而不屑于做第一手的调查、实验和研究,而是在已有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整理”,却名之为“教学论研究”,这实际上亵渎了真正的教学论研究。由此可见,此类单纯本质探求的思维方式已经给当前的教学论研究和学科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负责任的教学论研究者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毋庸置疑,致力于对本质的追问和规律的探求,这对于教学论研究是必要的,但是教学论研究的意义绝不止于此。经过这些年的讨论与反思,至少应使我们明白,教学论不仅仅是追问教学本质与规律的一门理论学科,更是对教学实践进行规范和指导的应用学科,其功能和价值不仅仅是为了建立一套教学理论体系,更在于实现对实践的改造,为现实教学实践提供服务,这是教学论研究的生命和最终旨趣所在。而教学论研究要实现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和改造,必须关涉教学实践。这是因为:

首先。从教学理论自身的产生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说,教学论研究必须关注和走进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产生的终极源泉和最终根据,真正的教学理论只能在关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也只有在规范、指导和促进教学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提升和改造。教学理论产生的逻辑从根本上应是一种归纳逻辑,也即 “实践逻辑”,它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个性到共性的思维方法。如果脱离教学实践,所建构的理论体系即使再美好、再诱人,也可能只是“空中楼阁”。所以,从教学理论创生的逻辑来看,研究者必须从当下教学实践中考察、归纳和总结,从自身的经验、体会和感受中提炼、生发和升华,从与自身已有的理论资源互渗、交织和共振中才能创造出崭新的教学理论。只有扎根于实践的理论才是鲜活的、丰富的和生动的。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理论的产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作为教育思想的表达,其教育理论深深地反映在其伟大的教育实践中。作为一个伟大的实践者,他基于自身的理论素养,把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感悟和体验用一种充满理性和人性色彩的理论向世人展示出来,深情地表达了他对教学实践的思索、理解和行为。可以说,没有其丰富和大量的教育实践,就没有他伟大教育和教学思想的产生。显而易见,“教学实践感”是研究者进行理论积淀和创生的前提,实践感的缺乏则可能会从根本上制约着研究者对理论问题思考的真实性,制约着研究者思维逻辑是否符合教学实践逻辑。

其次。对实践的关照,更是教学论研究者学术良知与责任的内在要求和体现。教学论研究作为一种严肃的学术研究,不同于一般性的职业,它需要研究者付出真诚、良知和责任。因为只有怀有学术的良知、真诚与责任来从事研究时,研究者才会以严格的学术精神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以 “游戏”和“玩世不恭”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才会对其怀有神圣感和道德责任感,而不至于在研究中陷于道德虚无主义,更不会完全受现实利益的支配和控制。可见,真正的教学论研究者会把关照教学实践看成研究生命的一部分,他也会从对实践关照和探索中获得心智的满足和精神的愉悦。胡塞尔曾经说过,他不想教诲,只想引导,只想表明和描述他所看到的东西,“我将尽我的知识和良心首先面对我自己,但同样也面对大家来讲话……”㈩教学论研究者也应当有勇气面对自己并进行拷问:我的研究是经由我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吗?我的表达是经过自己长期思考的吗?我的思考是真诚而不是虚妄的吗?……只要教学论研究者还有真诚和勇气去关照实践,关注和表达自身对实践的切身感受与思考,就表明我们进行的研究是真诚的、充实的和严肃的。

既然教学论研究具有双重主题,我们在进行教学论研究时,除了依赖于 “本质探求”的演绎逻辑之外,还必须借助于“实践关照”的归纳逻辑,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理论发展自身的逻辑和现实的呼唤,都要求研究者要从纯粹本质、规律的理论抽象中脱身出来走进教学实践。当前,教学理论界在呼唤本土教学理论流派的诞生,这当然是我们的期盼。然而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教学论研究者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投身于当前教学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去,否则本土的、富有活力的教学理论则无以产生。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深化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