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改试验探(2)

2017-08-29 02:53
导读:(二)试验的效果 本教改试验最突出的成效是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促进学生的学习;将信息技

(二)试验的效果

本教改试验最突出的成效是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促进学生的学习;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中去,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将信息技术融入本课程的班级授课、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使之既成为教学的对象,又成为教学的手段。本教改试验增强了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使其知识结构中的条件性知识和本体性知识对称合理,为将来顺利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常规调查显示,承担本教改试验任务的授课者的得分均比较高。课题组的成员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理论层面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共发表了30多篇有关的研究文章。

对教改试验班的学生问卷的有关信息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上公共教育学,喜欢和很喜欢的占72%。他们喜欢上教育学课的主要原因是“想当个好老师”和“老师讲得好”的分别占57%和35%。对所学的内容能理解大部分的学生占85%。上教育学课最喜欢的活动是:同学之间的交流、上网查资料,分别占43%和35%。培养分析判断评价的能力、学到许多课外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学会收集资料等,是学生学习教育学课程后的主要收获。

从学生论文作业的评价结果来看,学生自己的评价结果与学生之间的互评结果基本一致,与教师的评价结果也基本一致。“理解与应用”“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均达到良好以上。

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在开展公共教育学的教改试验活动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浏览网上的资源、查阅有关的资料、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等学习活动,较好地掌握了教育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如教育教学的规律、原则、方法及其运用,加深了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意义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与对比班的比较结果来看,我们采用与对比班同一份期末考试试卷,卷面考试成绩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试验班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教育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获得比非试验班学生更多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技能,如确定研究内容、研究题目的能力,查找资料、综合分析整理有关信息材料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等等。

总之,本教改试验通过教师的讲授,引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专题学习探索研究,使学习者较好地掌握了教育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能较好地运用这些基本的理论观点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本教改试验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针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及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探索。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的模式,改变了公共教育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有关的知识,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关于评价问题的探讨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教改的瓶颈问题。如何科学地评价本教改试验的教学效果,是课题组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由于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试验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网上资源的教学信息利用,加上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难以在课程结束时即测定出结果,致使本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与其他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有所不同。相同之处固然可借鉴,然而,公共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仅以理论考试的形式或单以撰写论文的形式,是难以反映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能力的,尤其是采用一般形式的理论考试卷。本试验的教学效果评价的模式,既要体现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特点,更要体现公共教育学所应具有的特点。

(一)各种评价权重的界定与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加,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我们设计了“学习研究小组活动情况记录”“选题报告评价”“小组合作交流情况记录”“论文报告评价”等数个评价表,综合自评、小组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教师评价的结果,汇总成教育学课程的成绩。在几个主要环节均有数个评价结果,这与以教师的评价作为唯一结论的评价相比,虽给教师增添了较多的麻烦,但评价结果应是较为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然而自评、互评、师评各占的权重,它们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所占的位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得益彰

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定,必须定量定性相结合。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也不例外。我们认为要科学评定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还应实行短期评定与长期评定相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结束时所作的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即以常规的学习评价模式进行的评定,是短期评价。在此之后,甚至在学生离开学校后,所进行的追踪评价,是长期评价。例如,通过追踪观察学习者在工作中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适应性、工作的业绩等指标对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综合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的结果,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质量。然而在实践中,管理者一般都只重视短期评价而忽略长期评价,主要原因是后者的影响因素复杂,周期过长,难以把握。一般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以短期评价为主,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应在重视短期评价的同时,还应从教学质量宏观管理的角度,增加长期评价的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只要管理者重视此项工作,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例如师范生工作的学校(它们是受此教学效果质量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单位),通过网络反馈给师范院校相关的信息,宏观的教学质量管理便能够实现了。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是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许多师范院校的公共课,除了统考的大学英语、计算机,其他的课程一般都不被重视,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原因主要包括:教育管理者的观念、授课者的教学水平、教材的适切性、学习者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等等。公共教育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同一般:一是教育学科知识对其他课程的渗透日益明显,二是公共课的影响受益面较大。为此,教育管理者应着力提高其教学成效,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全面提高课堂讲授和教学过程的质量。本试验的教学资源日趋完善,并随教学的需要不断更新。若本试验能为促进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作用,这是值得欣慰的。我们也借此机会抛砖引玉,与同行沟通交流并合作,共同为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率而努力。

① 参考李克东《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的目标、任务和方法》,广东省高教电教中心“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课程教改试验”培训参考资料,2003年11月。

② 参考谢幼如《高等学校基于网络环境的教改试验研究》,广东省高教电教中心“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课程教改试验”培训参考资料,2003年6月。

③ 参考廖大海《略论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三个问题》,http://www.being.org.cn/inquiry/pingjia.htm

④ 参考张文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http://www.being.org.cn/inquiry/hezuo.htm.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现代汉语课趣味语料的选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