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3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设计思想: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即“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打破教材局限,从感性入手,经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本课运用信息技术,在创建学习情境和提供学习工具的同时,搭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从深层次上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创新及信息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承接上节“伟大的历史转折”,具体介绍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是通过坚持改革开放来实现的。要求学生了解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前提(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措施(如何改革);改革不断深化,成就日新月异。
本课教材中的一些理论较深,高一学生对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和生活缺乏感性认识,因此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在教学中借助文字、图片、录像资料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学生分析:
1.高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但信息的分析能力还需提高。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的整合,促使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利用,从而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2.学生对要学的内容所具备的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突飞猛进,学生通过调查、访谈和搜集图文资料,能感知国家或本地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辉煌成就,为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提供鲜活的感性材料。
教学手段:
本课使用多媒体创作软件Authorware 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Flash动画、视频录像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法进行集成,并配以人机交互图形界面,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目标进行有机整合。
过去,单纯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老师往往成为“鼠标的点击者”。随着电子白板进入课堂,老师在电子白板上可以自由地板书,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不必再在电脑操作台和黑板之间忙乱。我利用电子白板对课件中的文字、动画、视频进行即时标注、点评与控制,弥补了很多课件互动性较差的缺点。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措施,改革的成就。
2.多渠道搜集整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和素材,培养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归纳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成就,并与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相联系,培养学生概括阐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领会实行改革的必要性、正确性。
2.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辉煌成就的学习,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激发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法运用:教学设计凸现正面教育原则、启发式原则。在教学中针对高一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实际,较多的采用了启发式以及情感体验等教学方法,诱导学生多读、多想、多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重点:经济体制改革。
五、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及必要性的理解。
六、课前准备:
全班分六组:分别调查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农业、工业、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及人民生活的变化。方法: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采访(采访学校教师、学生父母、邻居等)、外出拍摄相关照片;加工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在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一代表在班里汇报,汇报时要准备PPT文稿。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