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近几十年来,国外学者对阅读理论的研究给予极大关注。他们从心理语言学、社会 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各个不同角度,对第一、第二语言及外语阅读作了广泛深入的研 究。本文沿阅读理论研究发展的轨迹,介绍近年来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就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作简要的论述。
一、五、六十年代的阅读教学
尽管阅读理论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但在五、六十年代,由于受生成语法和结构语言 学的影响,人们普遍不重视阅读教学。在语言教学中,阅读被看成是孤立于其它各种技 能的独立活动,是四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中最不可教的(least teachable) 。 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就自然会读。因此无阅读理论研究可言,更无描述阅读全过程的阅读模式。
到了60年代,由于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阅读被看成是被动、精确、“自下而上”的过程。读者对印刷符号的刺激作出反应,由字母、单词辨认直至对更大的语言单位(如短语、句子等)的识别。通过逐词逐句的解码就可获取意义,因为意义附身于文。Caroll(1964)对当时的阅读过程作过这样的描述:“阅读沿着‘视觉刺激→口头重新编码→作出字义反应’这一单向流程进行。”在这一阅读模式中,读者只对语言形式作出反应,忽视上下文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低估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显然,用这种阅读理论指导教学,不利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理论研究的影响
Smith和Goodman率先用心理语言学理论观察分析了第一语言阅读过程。1971年,Sm ith首次提出“冗余”(redundancy)理论,他认为,阅读时信息来源有四个:“视觉.听觉、句法和语义”,这四个信息来源往往是重复的,如果阅读者能充分利用其它三个信息来源,就可减少对视觉信息的需求,他还进一步指出:语言的各层次都存在冗余现象(字母间,单词间,句子间和语篇间)。因此读者如果能利用其它各方面的信息来源(世界知识等),就可以减少对阅读篇章可见信息的需求。根据这一理论,Goodman(1967)提出了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他认为,阅读过程就是一个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的阅读并不信赖于对所有语言成份的精确辨认,而在于能否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判断。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Smith和Goodman的心理语言学理论在研究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引起了众多理论家对这项研究的深厚兴趣,他们用心理语言学理论对第二语言及外语阅读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成果可看作是心理语言学阅读理论的延伸,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⒈阅读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
许多理论家(Esey,1973 and Saville——Troike,1973)认为,单纯解码阅读模式不能反映实际阅读过程,因为它低估了读者在阅读中的积极作用,它不能说明读者如何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对读物预期,也不能解释已有的语言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
另外一些第二语言阅读专家(Clarke,Silberstein和Widdewson 1978,1983 )则把阅读看成是积极的过程,阅读是读者与文章(或作者)的交流过程,宛如两人面对面谈话,有问有答。在阅读中,作者根据文字不断提供的信息,联系自己既存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世界知识,对读物依次作出反应。他说:“成功的阅读是一个创造过程,读者和阅读材料相互交流创造意义。”
⒉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意义,要获取意义并不依赖于某些具体词句,而取决于词句在上下文语篇中的使用意义。
为了论证这一论点,Widdowson对命题意义(significance)和价(value)作了界定:命题意义(significance )指句子在所有话语中具有的普遍意义;而价值(value )指具体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话语意义,是在特定条件下的语言使用。他指出:“ 句子只有使用才具有价值。”因此,阅读时,了解文章中的语言特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语言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价值,才能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此外,Widdonson 还对粘着手段和连贯两个概念加以界定:粘着手段(cohesive devices)指的是语义连贯,阅读不仅要了解粘着手段的作用,而且要理解语义连贯、连贯是阅读理解的根本。Widdonson 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语言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语篇理解的重要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