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同仁与因材施教——教学公平的两难选择((2)
2017-09-02 02:49
导读:三、教学公平——我们不懈的追求 人们在教学公平的理念下不断探索班级授课制的各种发展形式。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暗示教学、
三、教学公平——我们不懈的追求
人们在教学公平的理念下不断探索班级授课制的各种发展形式。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暗示教学、个别化教学、差异教学、自然分材教学等等,体现了人们对教学公平的追求。
“分层教学”是我国广大教师在班集体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照顾学生差异的宝贵经验,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分层教学”存在着局限和不足之处。其一,分层教学,客观上造成了标签效应,影响了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在我国教育资源很不均衡的情况下,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其二,每个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优势潜能的发挥都需要一定时机和条件,过早“分层”不仅会埋没人才,而且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影响。其三,“分层教学”主要是从认知层面,依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业成绩将学生分层。实际上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情感、态度、习惯、知识准备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方面的差异用“分层教学”是难以解释的。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个别性、独立性,强调教学的个别指导,而且还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让他们在相互帮助中共同提高,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发展。在差异教学的理念提出来之后,全国各地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试图构建“差异教学”的教学模式,但因其缺乏可操作性,教师们仍在苦苦摸索各自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
在总结前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上海华东师大的熊川武教授创立了“理解教育”理论,并躬行践履,使一批实验学校较快发展,一跃而人当地先进学校行列。在“理解教育”理念指导下,熊川武教授提出了“自然分材教学”:一种“现代版”的因材施教教学思想,在部分省市的20多所学校实施实验,颇具成效。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教学任务随学生差异自然分化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它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随机分出“普读生”(完成或基本完成了课堂学习任务的学生)和“补读生”(没有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学生)。普读生与补读生随着其学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即当日为普读生者,来日可能成为补读生,反之亦然。自然分材与人为分层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没有人为地把学生区分为优秀生与学困生(通称后进生),因而没有给学生贴上任何标签,对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大有好处。二是有较强的竞争机制,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努
力学习,否则可能成为补读生。自然分材教学立足科学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操作环节,通过标志问题、及时补读、自学互帮、知者先行等环节,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因材施教的扬弃。它不仅保障了学生发展权利,提供了均等的发展机会,而且因材施教,使得“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公平性。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