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学校文化领导的核心机理及实现条件(1)(2)

2017-09-02 02:52
导读:(一)基质的甄别 学校文化领导并非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因为在某个校长着手开展文化领导之前,在他(她)的学校中早已存在着某种现成的文化。按照


    (一)基质的甄别

    学校文化领导并非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因为在某个校长着手开展文化领导之前,在他(她)的学校中早已存在着某种现成的文化。按照前述的“处境—文化说”,这种已经存在的文化是该校成员在长期位育处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植根于该校特定的历史,并蕴涵着独特的品位与品质。如果校长决意按照文化领导的机理去推动与导引原有文化的互动与移位,他(她)就必须回溯历史和研究历史。著名的“愉快教育”创始人上海一师附小名誉校长倪谷音当年正是在回溯陈鹤琴创校历史并研究陈鹤琴“活教育”要旨的基础上,才建设起了与“活教育”逻辑脉络相承相通的“愉快教育”以及服务于“愉快教育”并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注重学习、注重情感、注重探索、注重创新的独特文化。从一师附小教师专业发展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回溯历史和研究历史只是手段,其背后的目的,在于从中甄别历史积淀下来的学校文化基质。倘若校长忽视了对学校文化基质的甄别,其着力推动和导引的文化互动与移位脱离了学校文化的历史逻辑,学校文化领导就会变成盲目而莽撞的行动,最终的失败将是难以避免的。当然,学校文化基质的甄别不应局限于历史档案的查阅,而应更多地凭借现场的观察。

    (二)意涵的揭示

    通过学校文化基质的甄别,虽然已避免了学校文化领导远离学校文化的历史逻辑,但是,学校文化领导的实现仍需要进一步的中介性条件——意涵的揭示。著名组织文化研究者埃德加·夏恩(E.Schein)指出,一个组织已经存在的文化,尤其是处于中心位置的优势文化常常是一个牢固的盘踞者,扮演着维护过往和压制创新的角色。假如一所学校原有的文化不利于学校的改革,甚至已经成为了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阻障,此时校长要想遵循文化领导的机理去推动与导引原有文化的移位,并非以简单的政策制度调整就能实现,还必须向学校成员揭示新文化的意涵,有理、有据地阐释把某一边缘文化推向中心或让某一中心文化退出中心的理由,说明这种文化的移位背后的假设与信念的不同,并且应特别论证新的假设与信念之于学校教育教学改进的意义。因为正如学校文化领导研究者托马斯·萨乔万尼(T.Sergiovanni)所分析的那样,与法定的管理相比较,文化支配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可能性更大。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其说是体现管理的意志,还不如说是追随学校的文化。当然,意涵的揭示在许多时候并不能单靠校长的宣传或说教,而更要靠人们在实践中的自我体验与自我揭示。由于自我体验与自我揭示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于是,第三个中介性条件——情感的融入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三)情感的融入

    文化领导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人为推动文化互动与移位的过程,但它毕竟不能一蹴而就。在校长揭示新文化的意涵之后,还需要有一个学校成员理解、接受、体认、内化的漫长过程。由于这一过程中学校成员个体的理解有快慢、接受有先后、体认有反复、内化也有深浅,因此文化领导不同于制度管理,不能依靠由上至下的垂直贯彻,而主要依靠同事间日常共处中的横向弥漫。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校长就应组织一些表达新文化特征的微型改革行动,让学校的师生们参与进去,让他们在行动中体味新文化的意涵,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融入情感,并通过有意识地提供形式多样的、非正式的同伴交流的渠道与机会,促使同伴间此类情感的传递与强化。简言之,制度的垂直贯彻以奖惩来推动,而文化的横向弥漫则以情感为后盾。情感的融入是文化领导机理付诸实践的一个重要条件,而让学校成员达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境界,则是学校文化领导机理成功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

    结  语

    学校文化领导的研究之所以必要而迫切,是因为它已成为学校领导不可回避的一个实践问题。本文借助“处境—文化说”的分析框架来揭示学校文化领导的机理,只是一种十分初步、粗浅的探索与尝试。学校文化领导有多个侧面,对其机理的分析也可从不同的方向切入并由此而突出其中的不同内容与特征。不过就我国当下学校领导实践需求来看,如何主动推动和引领学校新文化的建设,实在是广大校长最为关切的学校文化领导问题。因而,处境与文化的互动机制以及借助处境变动来导引文化移位的原理,实可谓学校文化领导的核心机理。通过对这一核心机理的揭示及对机理实现的中介性条件的分析,有望为学校文化领导实践提供一条相对清晰的逻辑路线。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Murphy,J.& Louis,K.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9.297.

    [2]Dimmock,C.& Walker,A.Educational leadership:culture and diversity[M].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5.vii.

    [3]Bell,L.& Stevenson,H.Education Policy[M].London:Routledge,Taylor & Francis Group,2006.56.

    [4]冯大鸣。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39-140.

    [5]Dimmock,C.& Walker,A.Educational leadership:culture and diversity[M].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5.198.

    [6]石中英。学校文化领导要有大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6-6-20(5).

    [7]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

    [8]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15-116.

    [9]阿诺尔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51-262.

    [10]Linton,R.The study of man[M].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Inc.1936.288.

    [11]倪谷音。我和愉快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39. 203-208.

    [12]托马斯·萨乔万尼。校长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53.145.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兼论全面素质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