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学校国民精神教育:韩国的特色与启示(1)(2)

2017-09-02 05:39
导读:按照这样的教育内容设定的课程,不仅在数量上比其他任何人文教育科目都占有优势,而且在质量上通过“链条式”的承接模式,把作为韩国国民所应 培


    按照这样的教育内容设定的课程,不仅在数量上比其他任何人文教育科目都占有优势,而且在质量上通过“链条式”的承接模式,把作为韩国国民所应培训的内容渗透到了对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礼仪、公德和理想教育之中。尽管各不同年龄段和学习期的道德课内容不尽相同,国民精神却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这样,以压倒式的强势道德教育所营建的学校国民精神教育模式,就成为韩国道德教育的一大特色。一般而言,在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伦理道德教育后,青年人就基本能够为培育努力奋发的生活态度、勤谨奋斗的立业精神和顺应民族国家要求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比较扎实的基础。

    2.建设牢固的国民精神教育维系体系

    韩国学校国民精神教育之所以开展的持续而有特色,与其牢固的支撑和维系体系有密切关系。从学校国民精神建设的外围布局上看,支撑韩国国民精神教育的两根支柱,一是文化传统,二是现实政治。

    就文化传统而言,韩国政府和社会在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政策和制度的带动下,已经养成了一种团结一致、全民性的“文化家私”情结。近年来,韩国对其以儒家为代表的所谓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和建设的力度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有影响,不少韩国学者自己都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韩国国民精神教育的魅力就是特别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儒家思想的传延。韩国处于亚洲文化圈内,将来自中、日及周边诸国的文化集纳糅合而自成体系的韩国儒家理论,对韩国社会民众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在韩国旨在进行国民精神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当然,儒家文化原本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也有浓厚的专制思想、等级观念、门第意识等腐朽成分。韩国政府和社会尽力克服上述消极成分,大力提倡儒家文化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坚韧拼搏等优秀思想品质,使韩国国民精神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扬弃、科学继承和发展。

大学排名



    从现实政治来看,从早期受统治和压迫中形成的“殖民地抗争意识”,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韩国政治变迁中,不仅没有因为现代化的进程而消弱,反而在韩国民主式的威权政治下得到助长和增强,这种意识在国民精神中的一个反映,就是社会道德结构中的民族意识和精神自立的成分,无疑与社会政治及意识形态紧密联系并深受其影响。实际上,从历史上的韩国教育改革中政府对道德课程的目标调整可以看出,韩国国民精神教育在从内容思路到普及实施的所有环节中,都渗透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因素,尤其与政府所倡导的现代自由民主意识、爱国安保统一等价值结合在一起。当然,尽管韩国的道德课服务于政治,而且被融人到了社会思想、政治道德等社会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全过程,但它并不“唯政治化”,在其具体实施上却是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多元教化途径的。

    3.推行理实结合、知行并举的效度化教育模式

    韩国学校国民精神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受教育对象知与行并举的效度教育模式。

    学校在开展国民精神教育时首先清晰地标志了受教育对象的定位:学生不是被当作只承担“聆听教诲”任务的单向度的静态对象,而是从一开始就被认定为会承担“爱家、建国、服务社会”使命的具有特定发展目标的活生生的人。因而,对这样的对象进行国民精神教育,就是要通过外在教育和内在教育、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共同打造和培养出富有“和顺、正义、奋进”的社会精神与民族性格,能够积极对应社会惯例及其规则的责任者。由此,国民精神教育无论在什么维度上说都不应该是纯粹的理论教育,而应当是“丰富的理论+活生生的实践”的教育。在此模式下培育出来的合格国民,也不应当仅是空头的道学理论家,而至少应当是国民精神的实践者。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为加强国民精神教育,韩国政府强调把“国民精神教育”寓于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此,韩国学校秉承“笃知重行,圣见于行”的理念,从小学就特别重视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强调从日常生活和行为细节中获得道德真知。在教学重点上,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低年级学生侧重道德习惯的养成,对高年级学生则增加了对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践履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阶段,则除了开设以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道德哲学与伦理知识为主的国民精神教学课程体系外,更增加了对反映学生道德心理、道德意识、道德观念、道德精神和道德行为的实践理性的监督与评估。这样,从小学到大学,韩国道德教育中“国民精神教育”内涵和程度逐级提高并逐渐理论化和体系化,对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相互承接、逐级提升的梯级教育教学架构,使得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能够接受完整、顺畅和体系化的国民精神教育,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三、启示与借鉴

    韩国与中国是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友好邻邦,两国间长期保持了互相学习、双向交流的友好关系。韩国在历史上曾从中国承袭了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而它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加强学校国民精神教育的做法,对于当前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开展学校国民精神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启示之一:政府对学校国民精神教育应赋予足够的重视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历届政府都比较重视学校国民精神教育,不仅将其纳入到韩国教育和社会现代化的整体布局中加以建设,而且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加以保障。韩国政府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教育先行”的思路,始终牢牢抓住对青少年的教育主动权,把国民精神教育和道德教化放在社会建设最为突出的位置上,从政府投入到管理机制进行倾斜式重点保障。仅以前几年的第7次教改为例,政府投入50亿韩元,历时3年,广泛征求包括专家、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大众14322人的意见,召开282次各种类型的协议会、讲座会、听证会和1794名委员参加的179次教育课程审议会,最后确定了培养国民精神教育的目标和人才培育的方向。在中国,由于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化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政府在社会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上面临着多元冲击和挑战,呈现出指导性不强、措施不利的缺陷,故此,政府极有必要增强对学校国民精神教育的指导意识,提升政府计划和管理在精神教育上的导向功能和保障作用。 大学排名

    启示之二: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的联合教育格局    

    韩国的社会道德教育致力于建设完善和美的道德社会,致力于发展全民性的文明、和谐、谦恭的人际交往伦理和道德规范。学校的国民精神教育以培育合格国民为目标,与社会道德教育密切结合在一起。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走人社会的桥头堡,家庭是联系社会的大本营。在中国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家庭、社会和学校所承载的国民精神教化的功能只有相互衔接、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和保持学校国民精神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牢固地构筑起国民精神教育点、线和面相互支撑、联结的立体教育架构,搭建以学生个体为圆心,逐渐扩展到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的放射型教育格局,使学生个体的生活坐标与集体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并衔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国民精神教育循环圈和联结链。

    启示之三:适时更新学校国民精神教育的内容

    针对经济全球化症候的影响,尤其是全球化给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观念带来的冲击,韩国教育改革力图实现“挑战—应战”式创新,提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在价值观念混乱和德行遭到肢解的现代社会建立和发展美好的社会。随着社会发展,社会需要更加多样化的道德规范,因此,越来越多的韩国中小学都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更新和调整着国民精神教育的内容,而大学也都普遍增设了各种各样的新型道德伦理文化课程,力图使教育内容与社会要求同步,与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吻合。对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正在实现现代化的中国非但不能避免,而且要比其它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承担更多更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化解道德体系瓦解的危机,一个必然的路径就是要对传统的国民精神教育内容进行革新,对传统道德和文化内涵进行时代性重构,建立现代性的国民精神教育内容体系。这不但是当前中国学校国民精神教育的基础,而且应该是进行人的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启示之四:积极创新国民精神教育的思路和途径

    在开展学校国民精神教育的具体思路和途径方面,韩国学校的做法中有三点颇值得借鉴:

    第一,按照受教育者的道德人格成长规律,特别是思维发展规律来设置课程,从小学到大学依次侧重基本生活习惯的养成、道德规范的内化、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巩固等不同的梯级和重点,逐步培育学生的国民精神认知能力和践履能力,实现由“知”到“行”的及时有效转化。

    第二,正面教育和反面惩戒相结合,重视对逆向精神行为的有效纠偏。比如,针对违背道德规范的学生的年龄、年级、犯错程度、学习认知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明理、辨正、改过”的“知罚”教育。用背诵诗歌或朗读文章代替对轻违纪学生的惩罚和规劝,从心理上改变并消除了犯错学生的背叛、逆反和抵触等消极情绪,在以更加顺从、更易接受的态度认识并改正自身错误的同时,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神熏陶。

    第三,加强对教育效果的评估,保证教育有效性。韩国学校特别注重对受教对象的道德认知能力和水平的再评价,其评估范围基本覆盖了学生心理、情感、意志、思维和行为的主要方面。目前,中国学校的道德与国民精神教育尚缺乏相对完善和巩固的监督测评机制。借鉴韩国的经验,我国学校应尽快建立定期对学生的道德知识、道德信念、道德能力和道德实践进行全面系统评估的制度和机制,这不仅有助于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习效果和程度,而且也会为进一步改善教育效果提供依据和保障。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试论学校德育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