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实施素质教育——(2)
2017-09-03 06:48
导读:5、现代化教育追求民主开放,重视教育民主。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的充分性。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为学生
5、现代化教育追求民主开放,重视教育民主。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的充分性。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为学生的人格和情绪支配着他们的认知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研究学生学习规律,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同时,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理解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考虑到不同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重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能的开发,使学生在不同的方面获得成功。
6、现代化教育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素质教育除了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外,应努力提高教育的效益和教育质量,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和开发则是必由之路。
7、现代化教育是终身教育。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起大教育观,变为学生的考分负责为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干今天,想明天,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机配合,为优化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做出不懈的努力。
二、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1、更新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这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不破不立,只有深入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用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武装广大教师的头脑,才能促进“四个转变”,即①转变为升学服务思想,树立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的教育观;②转变考上大学就是龙,考不上大学就是虫的思想,树立为培养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打好基础,行行出状元,个个能成才的人才观;③转变以考分、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和老师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协调发展为综合评价标准的教育质量观;④转变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以传播应试知识和训练应试技能为目的的传统教学观,树立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促进学生各种基本素质协调发展为目的的现代教育观。观念具有先导作用,观念不更新,再好的设备,也只能是一种华而不实的装饰品,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也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化“人”,要更新教育观念。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改善条件。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提高学校设备条件水平,需要加大学校环境的影响力度,需要扩展学生活动的时空范围,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设施与环境,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这就必须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增添现代化教育设备,使教育设备和
校园环境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各种需求。
3、培养队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就没有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应下大气力抓实抓好。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不仅要抓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要抓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的更新,教育方式、方法的更新。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建立,使得全球性资源共享正在成为现实。因而未来的人才必须具有以下这样一些基本素质:①能够迅速地获得需要的信息;②能够准确、高效地传递和处理信息;③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合作。④能够及时合理地调整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与应用作为必修内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培养“综合型”的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操作与有效应用,促进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促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科学管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不单纯是办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更是教育与管理的运行机制的整体转变,这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已证明:深
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四制”改革,即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构建为素质教育服务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基本途径。为素质教育服务的运行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目标导向机制、课程中介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反馈调控机制等几个方面的系统化。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注:①史根东“创建现代化教学示范学校,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教育导刊》1994(1)
②潘克明《运用电化教育促进“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