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1)

2017-09-09 04:1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五、课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五、课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课程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课程变革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使学校培养的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课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要起到什么作用呢?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课程处处长刘兼认为:课程改革追求的第一目标应该是,使课程的内容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课程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它作为知识的载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探求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也许有时一无所获,但却是儿童学习、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编写中,都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如: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生活中的数据”一节,突出了在数学学习中渗透对学生保护环境的教育,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让学生经历搜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又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是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试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体会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过去,往往把课程本身的价值强调得过高,好象是课程本身的建设比人的发展更重要。对此,中央教科所所长助理田慧生博士曾形象的比喻:我们的教材好比一盘菜,我们的目的只是尽可能地把这盘菜做得非常漂亮、非常精致、非常完美,至于这盘菜有没有营养价值,好吃不好吃,是不是适合人去吃,我们都可以不去考虑,就象一个婴儿面对做的是世界一流的牛排不能吃一样。

新一轮课程改革就要解决课程在人的发展过程起什么作用的问题。例如: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重点:一是把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数学课程的首选目标;二是试图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三是把数学引向生活,强调数学跟人类现实生活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使数学学习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基础;四是突出数学的本质,讲究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专家达成共识:

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因此,它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当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不能被任意拔高,而且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终生学习打基础的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因而课程要给学生全面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最符合时代要求的、最符合学生发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最有价值的知识,要以“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观念呈现给学生。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课程就是一个知识的载体,我们只要负责把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传承下去,课程的功能和任务就完成了,所以几代人学的知识大同小异。在设计编写课程时,只是考虑学科的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如学科体系是否严密,知识结构是否完整,每一个知识链条之间的环节是否完整,内在逻辑结构是否相连等等,就是把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变成压缩饼干喂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得了,是否负担过重等。教科书呈现的方式是陈述式的,大量的是简单地、直接地把知识的结论、规律、原理等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记忆来加工掌握,至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可以忽略不讲的。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大多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而不是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当前的课程改革就是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对知识内容本身进行进一步的梳理,解决什么样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解决以什么样的最有效的方式将最有价值的知识呈现给学生的问题。这就需要转变课程观,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来考虑课程的设计。以数学为例,就是要把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六、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革中要把握好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复杂性、前瞻性。从理想课程逐步转变为实践课程。即从理想课程→管理者的课程(国家课程)→课堂实施的课程→学生获得的课程。在转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几次落差、几次衰减,一些好的理念到了现实的课程中可能会衰减的荡然无存,依然如故。因此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特别是需要课程专家、行政管理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目标,追求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们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一种人的再生产,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超越现实,为将来的信息化社会做好一切准备。

传统的学科本位论的主要表现是:

一是过分的强调本学科的完整性,以致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二是只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各学科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三是只强调学科课程、学科教学,而忽视活动课程、活动教学的作用。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内涵与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不仅必须注重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必须注重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个性、潜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已成为目前课程改革的主流词汇。如上海的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认识到现实的复杂性,体会到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趋势是现代知识增长的主流。譬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宇航科学、认知科学、脑科学、心理科学等已成为新的主流科学,认识到数学方法和电脑技术在诸多学科中运用的意义。

2、坚持注重“双基”,扩展和丰富“双基”

加强“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几十年来我们在穷国办大教育的条件下保持相对比较稳定、相对比较高的基础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在坚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的研究和实践。学会阅读学习,既是学习社会化社会个人基础学力的核心,又是信息时代接受学习的基本要求。我国已经加强了语、数、外等基础核心课程的教育。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