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师范院校书法教育目标的反思(1)(2)
2017-09-10 06:03
导读:浩瀚如烟云的文字发展史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于是我们看到了怪异的甲骨文的空间构筑、深绿厚重的青铜之花、大气恢宏的两汉文化,我们还可以
浩瀚如烟云的文字发展史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于是我们看到了怪异的甲骨文的空间构筑、深绿厚重的青铜之花、大气恢宏的两汉文化,我们还可以邀崇尚清谈的魏晋名士交流人生感悟、与“初唐四家”对话严谨法度的重要性、感叹苏、黄、米、蔡的率意天真、远观明清的一泻千里而望尘莫及……由此我们便进入了书法笔法墨法之外的更深一层的书法世界,即“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并不是一个时兴词,酝酿于十三四世纪意大利,尔后席卷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其实就是欧洲各国艺术家反抗宗教压迫、倡导艺术回归人本含义的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一次繁荣艺术创作、拓宽艺术视野、丰富艺术表现形式、提高艺术活动在人类文明中地位的伟大艺术实践活动。这场以“人文关怀”为奋斗目标的艺术革命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但问题是当“艺术”成为一门职业,而职业的要求必需有熟练的技巧作为支撑的时候,本来“人文十足”的艺术教育就变为僵硬的“技术训练”了。当这种乏味的机械训练让人产生厌烦,而不能反映人们心灵深处某种弥足珍贵的温情的时候,“进化”就势在必行了——“赫胥黎阐述达尔文学说提出:‘物种进化’和‘变种进化’。生物必进化,不进化就会被淘汰,‘物种进化’指宇宙间自然状态中引起的物种进化,‘变种进化’并不是以一种代替另一种。而是人工参与过程,有改良之意。生物必须进化,才能保存,艺术又何尝不要进化呢?‘变种进化’就是‘改良’,‘改良’的方法很多……” 需知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艺术是人性中最深刻、最复杂的共享行为。它赋予了那些触动我们最深的、使我们能获得最大快乐的东西以某种形式。艺术家是我们思想和生活体验的表达者。他们通过自身的生活进行艺术创作,我们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去理解作品。艺术作品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沟通了彼此间的交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作为教育行为,这部分的教学可用两种方式来完成,一种是安排专门的课时,有明确的主题,按照统一计划进行授课;另一种可以穿插在技巧教学中。
2.技法的梳理和教学法的培养
多年来,在我国的师范书法教育中,多是以所谓的“三字”的一系列标准来组织书法教学,也就是说几乎完全从“技巧”高度来评价教学水平的高低。这种技巧高度各地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浅层的字法研究上。从具体一门学科技巧的获得上看,这种教学法很有可行性,但是人们往往被一种现象掩盖了另一种现象,那就是学科知识获得的完整性。对师范生来说,它更重要的目的是将来的教师,这就要求他们除自身对某种技法流派能基本掌握外,更重要的是技法梳理和教学法的养成上面有着清醒的认识。经过两年(或三年)的课时安排,能够勾勒出书法技法(包括毛笔、硬笔的楷书、行书甚至隶书)的表现手段和教学法的熟练运用。这一条在三个“目标设想”中属于艺术实践范畴,要有别于以往纯粹把技巧训练当做书法教学唯一目的的做法,而应该关注系统和框架的搭构。
3.养成训练
这一目标是当前师范书法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动力来源。目前,数量可观的家长们把孩子送去学书法,笔者所在城市(苏州)的一些少年宫书法班人满为患。家长们都明白练字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培养孩子“定心”的好习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当代少年儿童正享受着同年龄的前辈们所无法想象的快乐和便捷,同时也附生了诸如浮躁、轻薄的坏毛病。而书法的训练状态,很与古人的“守静”暗合,这其中蕴含丰富的人生
哲学,“一切皆从静中来”,所谓“静观”“静以修身”等等。另外,书法说到底它必然是各种“法”的集合,艺术的物质第一性——“技巧”,书法当然不会超然其外,只是我们此处不弘扬“法”压倒一切、“法”代表一切而已,我们关注的是在表现技法的过程中所保持的一种状态——秩序、理性、和谐、规则、安静,所有这些对人的成长极有暗示性,于是教育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出现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注释 :
①沈致隆,1944年生于重庆,1967年
北京大学地球
化学专业毕业,在青藏高原工作11年。1984年、1997年曾先后赴英国利物浦莫尔斯大学化学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
研究生院进修、访问、讲学,前后历时3年。现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
环境工程学院教授,以及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等多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1997年赴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研究艺术教育和多元智能理论,回国后翻译出版了《多元智能》一书,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②欧阳中石主编.艺术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第1页
③陈传席.怎样学习西方.《在〈中国美术在开放中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上的讲话》. 2005
④(美)沃尔夫.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第18页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庆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