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内容摘要 :师范院校书法教育多年来在“三字”标准的框架下形成了自身相对独特的评价体系,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无纸化办公的客观要求,师范院校书法专业的教育目标,应当有其特定时期的特殊规定,只有这样,师范院校的书法教育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更大的教育效益。
关 键 词 :师范院校 书法教育 目标
传统师范院校书法教育的目标的游移
书法教育在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有着其他院校所不可比拟的特殊优势,这主要是由于师范院校的性质所决定的。
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教师的首要任务,而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现代的话说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学养”,二是“德行”。要学识渊博,才可以为师。在艺术领域可以看作“技”,“学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各类技巧的有机集合。但光有“技”远远不够,还要有“意”,有“理”,这是从艺术上看。从教师方面,也即“德行”了,要内涵深厚,所谓“范”,堪作楷模。如何“楷模”,楷书于是而生。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的理解。楷书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只是从书写技法上,在书法各体中,楷书规矩最多,而做人的规矩也是极多的,所以“练字”从对师范生的要求上看,实则是练规矩。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必然要遵循各式各样的道德规范,纪律约束等等,而所谓这些“规矩”的形成,从小培养自然水到渠成,所以小学教师的作用实在太大,这些“准教师”在求学过程之中自身的行为规范自然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练字的各种规范在潜移默化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内在素质和认知观念。以上的这种“汉字书写”特殊的内在本质规定性,即使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继续散发其诱人的经典魅力,各地师范院校的书法教育都不约而同地将这个“目标设置”放在关键性的位置去考虑。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教学流程的操作性上看,传统师范书法的教育目标更多地指向实用。上个世纪80年代尤其如此,几乎达到高峰。其中的主要原因来自三方面,一是学校本身对“书写”的课程设置的客观需求,可以看作内在本质方面;二是1981年5月9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给中国书法的上轨道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从此之后,书法艺术的方方面面,诸如创作、教育、出版、理论等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书法艺术在新的世纪里迎来第一个春天。但当时就算是从“艺术”的角度衡量,古老的书法还是夹杂更多的实用成分,我们从同时代的一些大型作品集或报刊杂志上的发表物来看,“理性”“和谐”的实用主义的审美导向主宰着创作主流,所有这些不能不对把“书法(写)”作为课程设置的师范院校产生深远的影响。三是当时的计算机印刷技术(中文输入)正在研究过程中,更多的文字交流市场,还是以手写占绝大多数。
“实用”在师范院校书法教学中,以硬笔教学更为明显,这也是“硬笔”的出现和继续存在的本质。离开实用,“硬笔”的路到底在哪里?《中国钢笔书法》曾在2006年组织探讨过类似的话题,读来不免让那些爱好硬笔或以此为生的人觉得悲哀。而事实上“硬笔”在师范院校的书法教学中并不像所谓高端人物议论的那样,它依旧那么安详,甚至有越来越正规的良好势头,原因何在呢?
现在很多人,更多的是教育界而不是艺术界,为了与“硬笔书法”相区别,一定在“书法”前面冠以“毛笔”或“软笔”的字样,这实则是一个浅显的笑话。书法的内涵本身就是指用毛笔书写,在它的定义中有三个词缺一不可,“毛笔”“书写”“汉字”。因为它揭示了书法存在的必要条件:一个是特殊的工具规定,“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东汉蔡邕)。一个是艺术载体,即表意功能的汉字,汉字独特的结构样式使它的丰富的形态变化成为可能。再就是连接二者的桥梁——有技术含量的书写,这种动作过程因个体的不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风格差异,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机械的制作,正因如此,才可能出现艺术。但不管是“书法”或者现在所谓的“毛笔(软笔)书法”,也是很长时间以来未能走出实用与艺术的彻底分野,社会上的书法创作如此,师范院校的书法教育更是如此,一方面因为毛笔的实用性在目前的教育领域几乎彻底消失,这并不是因为甚至是一些文化名人的几篇哀悼毛笔消亡的文章来定论,也不是硬笔取代毛笔的表象使然,而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可能性的种种研究所带来的可知因素。另一方面因为书法作为课程设置在目前我国师范教育中依然占有重要比重,特别是普师,但作为理所当然的教育目标——实用性的不复存在,而从“艺术”性的过多分析又与学校不是培养艺术家的理论撞车,书法还需怎样教?这很自然地引出了下一个笔者要讨论的话题。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庆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