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1)(2)

2017-09-12 01:30
导读:三、师生角色教学策略 言语接受学习的前提是进有意义学习,教师只有把具备潜意义的学习材料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才能采取相应的有意义学
三、师生角色教学策略
  
  言语接受学习的前提是进有意义学习,教师只有把具备潜意义的学习材料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才能采取相应的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教师教学中扮演着主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他可以采取以下些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先组织者”策略
  奥苏伯尔主张,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介绍种他们比较熟悉,同时又高度概括性地包含正式学习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这些内容在抽象、概括包摄水平上普遍高于新知识,也学生个人的参照系相联系。这些引进的内容,充当旧知识联系的桥梁,奥苏伯尔称之“组织者”(organizer)。由于这些引进的内容是学生正式学习知识之前呈现,故又称之为“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先行组织者”能根据先前的验抽出已形成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当前的学习材料形成有机的联系,给学习材料提供适当的联结点,以便学习初期易于同已有的知识结构相整合,使学能从借助“组织者”将学习内容的本质部分渗透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舍弃非质的内容。
  奥苏伯尔根据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熟悉程度”,将“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类。一类。学生对新知识完全陌生,教师可设计采用“陈述性的组织者”策略。这种“组织者”中包含的较高抽象概括的观念是学生所熟悉的,而其涉及到的概括化的知识,虽然抽象性高于正式学习材料的内容,但低于学生熟悉的上位概念。学生事先学习这个“组织者”之后,能将这些高度抽象概括化的观念渗入认知结构,当学习具体的新材料时。认知结构中就有可利用的“固定观念”。二类,如果学生对新知识不完全陌生,新知识能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联系,但由于有具体或特殊的联系性,旧知识问的差别有可能被相似性所掩盖,使得学生正式学习进可能把新旧知识混淆起来。这教师可采用“比较性的组织者”策略,它能帮助学生事先分清旧知识间的异同,以增强旧知识间的可辨别性。从而将概括性观念渗入学生认知结构,有利于正式材料的学习。

大学排名


  
  (二)断分化策略
  奥苏伯尔从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教学目标出,反复强调两条简便而又实用的策略:不断分化综合贯通。他指出,“不论哪门学科。要使教材编排成序,有两个原则是适用的,这就是断分化原则综合贯通原则”。
  不断化(progressive differention),就是指教师教学中要根据人们认识新事物的自然顺序认知结构的组织顺序,对知识进行由上位到下位。由般到别的纵向组织,类似于循序渐进。过去,教师往往忽视知识的组织呈现应当依照抽象概括性来进行,结果使学生不能用先前学习的知识来同化当前所学习的知识,直接导致了机械学习大量遗忘现象的产生。不断分化的策略,就是要求教师呈现教学材料时,应首先介绍具有较高概括包摄性的知识然后再安排那些概括程度逐渐薄弱的知识。因原先习得的包容范围较广的总体掌握分化的方面较之从原先习得的分化的方面形成总体得容易;个人的某学科领域的知识在其头脑中的组织是由分层次的结构构的。包摄最广的观念处于这结构的顶端并逐渐容纳范围较小的高度分化的命题、概念。通过断分化的策略来呈现材料,学生学起来不仅快。而且利于保持迁移。
  
  (三)综合贯通策略
  综合贯通(integrative reconciliation),是从横的方面加强教材中概念、原理、课题乃至节之间的联系,消除已有知识之间的矛盾混乱,以促使学生的学习融贯通。综合贯通的策略,就是求教师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间的区别联系,指出它们的异同,将前后出现的连贯观念表面上或实质上不致的地方融会贯通,使之成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过去教师讲授教材时,由于注重知识的综合贯通,结果使学生不能分表示相同意义的不同术语或者表示不同意义的相同术语间的区别联系,造成认识的混淆,学生难以理解许多有联系的内容之间的共特征,先前学习所掌握的知识不能为后继学习提供基础,直接导致知识的生吞活剥,食而化。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评价
  
  自从布鲁纳提出现学习思想以来,对学习就有了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之分,孰是孰非,莫衷是。而奥苏伯尔关于有意义接受教学思想的提对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给予了适当、中肯较为科学的论证。接受性学习不定全是机械的、注入式的,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积极的、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而现学习也并非完全是有意义的,在定的条件下有可能成为盲目的、无效的学习。学习是否有意义,决定于学习的外形式,其关键要看是否满足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只根据有意义的学习规律。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教材的难易程度,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式。都可以成有意义的学习。样,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理论为公正地评价上述两种学习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据(即学习是否有意义),也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两种学习方式提出了思路。使接受性的学习有意义,必须符合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主动地将所要学的知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生联系的倾向性:具有适当的知识进行新旧联系。因此,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也是个主动的过程,这能促使教师教学中彻底避免传统教学的“满堂灌”的做法,代之以少而精的讲授(如先行组织者策略,不断分化综合贯通策略等),有利于学掌握丰富的知识体系。但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模式教师的要求较高,如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不断分化综合贯通策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等需要教师对教材有十分深入的了解把握,这无疑强调教师中心地位,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自激发学习动机的潜能。另外,要促使有意义学习成现实,需要学生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识,而在奥苏伯尔的理论中。原有的认知结构更多的是指认知成份,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在同化新知识中的作用。因此,有意义学习还注重对学生情感、兴趣、态度等非认知心理因素的激发培养。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曾勇
上一篇:关注艺术职业教育 共话特色办学之路(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