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周恩来对红岩精神的培育(1)(3)

2017-09-12 06:47
导读:周恩来以其高尚的人格进行“身教”外,还开展广泛深入的“言教”。“言教”不是说教,而是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周恩来的“言教”依托于
 周恩来以其高尚的人格进行“身教”外,还开展广泛深入的“言教”。“言教”不是说教,而是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周恩来的“言教”依托于他的“身教”,使“身教”与“言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周恩来“身教”“言教”的魅力令世人称道,有口皆碑,其无穷魅力源于他彻底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于他“身教”“言教”的完美结合。
   3.广交朋友,以交友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周恩来把交朋友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人民精神的重要方法,把革命工作寓于现实生活。他广交朋友,在交往中关心朋友、爱护朋友、帮助朋友,在交友中影响人、团结人、教育人,使深情厚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同步而行,进而借助朋友开展更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领导者,周恩来倡导并率先垂范与被领导的人民群众交朋友,从心理上消除领导与被领导的差别,使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演变成为朋友关系,令人民群众倍感亲切。他说领导要“面向群众。不仅要教育群众,还要向群众学习……我们要求同志们:(1)与群众接近和联系群众,在某种程度上要与他们打成一片;(2)倾听群众意见;(3)向群众学习;(4)教育群众,不做群众的尾巴。”这实际上是他领导作风的体现,是他领导群众,与群众交朋友的经验之谈。他认为好的领导者“领导群众的方式要使他们不感觉到我们是在领导”这实际上就是要求领导者在工作与生活中不要摆架子,不要以领导者自居,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由此,周恩来赢得了广大国统区人民的爱戴与拥护。
   周恩来还特别重视与社会各界知识名人士交朋友。周恩来在交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教育、影响朋友,使朋友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思想认识的转变。抗战时期,由于国民党的政治迫害,朋友之间难以聚会,周恩来便利用给朋友“做生日”、开纪念会的形式促成朋友团聚、进行革命教育。当时,对郭老创作5周年及50大寿,对洪深50大寿,对冯玉祥60大寿,对沈老70大寿都进行了聚会祝贺,对鲁迅逝世,“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也都开了数次纪念会。周恩来充分利用这种形式、这些场合,谈抗战、谈团结、谈精神,培育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4.树立榜样,号召人们学习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抗战时期,周恩来在国统区也通过树立榜样,利用先进性、典型性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号召人们学习榜样人物的精神风范。
   周恩来本人的光辉形象就是一个最伟大的榜样,是共产党员、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楷模。如果说周恩来是抗战时期国统区的一面最伟大的红色旗帜,那么,在他的带动、影响下,还有着数面同色的旗帜。如工作在他身边的大批共产党员,还有他号召人们学习的鲁迅、郭沫若、冯玉祥、左权、张冲等等。周恩来号召人们向这些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
   周恩来通过树立榜样人物,实际上就树立了精神典范,举起了民族革命的精神旗帜。通过号召人们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的团结战斗精神,学习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从而在抗战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爱国、奋斗、团结为主要内容的民族革命精神。正是依靠这种民族革命精神的力量,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因此,“红岩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是周恩来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
   综上所述,周恩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精神力量的作用。在长征时期、延安时期他都十分强调精神力量对革命事业的重大意义。特别是他在领导南方局斗争中,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并具体地论述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精神有巨大的反作用。为此,他不仅强调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和人格力量,并且还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培育精神力量的原则和方法,从而炼就了为后人所赞誉的红岩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并为我们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历史借鉴。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新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仅要靠物质力量,因为它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共产党人也必须十分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也要坚持贯彻以爱国、团结、奋斗、奉献、诚信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倘作如是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必然实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2]《新华日报》,1938年至1943年。
  [3]《今年抗战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载《国讯》第196期,第197-198合期。
  [4]《中国抗战的严重时期和目前任务》载《抗敌半月刊》第一卷第十二期。
  [5]《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
  [6]王泓.周恩来与国际友人[M].重庆出版社.
  [7]侯外庐.韧的追求[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5.
  [8]古耕虞.回忆敬爱的周总理对我的领导[M].回忆南方局(一).重庆出版社,1983.
  [9]沈叔羊.爱国老人沈钧儒[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
  [10]《在重庆文化界纪念鲁迅逝世九周年集会上的讲话》载《民主教育》创刊号1945年11月1日。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简福平 谭文全 刘伟
上一篇: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特征和内容(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