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意识养成的思考(1)(2)

2017-09-17 06:35
导读:较好的成绩;贿赂辅导员以获得评奖、评优的资格;贿赂学生千部以加入学生会或学生社团;利用社团平台非法敛财(会费和赞助费)。这些现象的潜滋暗长,不

较好的成绩;贿赂辅导员以获得评奖、评优的资格;贿赂学生千部以加入学生会或学生社团;利用社团平台非法敛财(会费和赞助费)。这些现象的潜滋暗长,不仅带坏了校园风气,损害了思想教育成果,也对整个社会廉政文化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三、在大学生中培育与传播廉政文化意识的理论思考
    1.教师率先引导—廉政文化培育与传播的先决条件
    廉政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培育和传播,必须有良好的“土壤”。大学教师是和同学们接触最为频繁的人,他们构成了大学生群体的“直接环境”,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显著的。教师的职业是特殊的,他们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也是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为重要的因素。作为学生的楷模和道德标杆,教师的工作除了传授知识,更需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加以感化。因此,要启动廉政建设,在大学中孕育、传播廉政文化,教师的行动就是最为有效的引导。
    2.大学生公民文化传播与公民人格塑造—廉政文化意识在大学生中培育与传播的社会基础
    公民是一个法律主体,也是一个政治主体;他拥有权利,同时承担义务。公民文化就是公民角色对其自身价值的认识与反映。廉政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文化、公民文化,是公民(承担一定的公共职务)在运用公共权力时表现出来的心理与行为。公民文化是廉政文化生存的土壤,廉政文化在大学生中培育和传播,必须让大学生接受明确、系统、科学的公民精神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塑造公民人格,为廉政文化在人学生中培育和传播提供良好基础。廉政教育,必须是有根基的教育,必须是有生命力的教育。而公民文化的传播与公民人格的塑造是把我们的廉洁教育从“你应该”向“我应该”转变的社会基础,这是一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这是实现大学生“主体意识”扩展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公民文化的培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推进廉政内化过程。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思辨精神的培育—廉政文化意识在大学生中培育与传播的理论基础
    从“要我廉洁”到“我要廉洁”的过程,除了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多地体现了一个人对真正的自我利益的觉醒。大学生对廉洁问题认识的深化不能靠政治理论的灌输,必须建立在大学生对廉洁价值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当前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这种知识是大学生没有经过思辨、甄别的知识,它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大学生通过思考辨别后留在大脑中的知识将成为他日常行为决策的重要信息,是不容易受外界影响的稳定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大学生中培养思辨精神,有利于其通过深入地思考和甄别揭开廉洁文化、廉洁行为的“神秘面纱”,认识到廉洁行为对公民自身,对维系社会这个共同体,对提供公共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地遵守公共权力运行的法则,自觉地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大学生在学校管理、学生管理、社团管理、班级管理中就会自觉地以廉洁的面貌出现,培育出廉洁文化和廉政行为。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的思辨精神是廉政文化意识在大学生中培育和传播的理论基础。
    4.大学生民主实践—廉政文化意识在大学生中培育与传播的实践基础
    在大学生廉政文化意识的培育和传播上,教师率先引导为大学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标杆,为大学生公民文化的传播和公民人格塑造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的思辨精神提供了理论基石。然而,这一切都还只是外部条件,廉政文化意识在大学生中的培育和传播必须以大学生的廉政实践为基础,这是廉政文化培育和传播的内生机制。毛泽东曾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民主实践是让大学生深刻理解民主、理解廉政的必要环节,对廉政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毋庸质疑。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首先,在学生干部和班级干部队伍建设中开展民主实践。在学生干部和班级干部的选拔中,可以由同学提出方案,方案囊括资格审查、民意调查、预选演讲、笔试、面试、现场答辩和演说投票七个环节,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能较好地体现班级代表的意向,尊重各个代表的意见。最后一轮的投票也是由学生代表决定,老师没有投票权,让学生们自主地选择自己心中合适的学生干部,从而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利益。
    其次,在涉及大学生利益问题上设立学生听证会制度。近年来,高校在其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说明高校学生管理要依法进行,要依法治教,另一方而也说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设立听证制度,不仅可以充分保证大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而且使学生有一个为自己权益辩护的机会。让大学生主动参与民主决策,使大学生人格尊严和自主意志得到充分的尊重,也为廉政文化意识的传播和培育提供了良好载体。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析初中牛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