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成长(1)

2017-09-19 06:07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成长(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 尽管国家实行很多政策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但

【摘 要】 尽管国家实行很多政策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但目前偏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仍然存在师资薄弱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切实了解和掌握教师现有状况,想尽办法提升在校教师的素质,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教师素质 教育质量 教学研究 行动研究 教师成长
  
   课程改革,从认识新课标、新教材,到实施课堂教学,都是要靠教师来完成具体操作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一些师资薄弱校在推行新课改的道路上可谓困难重重,那么,作为领导该如何解决因师资薄弱难以提高教育质量这一难题呢?笔者试以我校工作为例加以简述。
  
  1 了解教师专业素质现状
  
  1.1 学历达标情况调查。我校任课教师第一学历达标者仅占任课教师总数的42%,其中本科生仅3人;第二学历达标率100%,可是专业完全对口任教的教师仅占任课教师人数的50.6%,专科起点进行专业对口学历进修的人数占专科学历人数的76%,高中、中专起点学历进修后专业对口任教的人数占这部份人的41.9%。
  1.2 教学水平情况调查。通过查教案、听课以及与老师们的交流,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从教师基本功的缺乏,到新教学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困难,从组织课堂教学的语言贫乏,到挖掘教材编写意图能力不强,从对课堂教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传统习惯的固守,到对“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尝试,再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暴露出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各种不足。
  1.3 教学困难调查。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得知,教师在教学中有很多困难和困惑,特别是对新课改有畏难情绪,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为了有针对性地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我校对教师教学困难进行了调查。为了不给老师额外增添负担,便于操作,我们把调查内容制成问卷形式。从调查结果看,老师的教学困难主要是: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3.1 备课。大多数教师的困难是“时间不够用”,“教辅资料少”,少数教师不知道“新课程备课有哪些特点”,不理解“用教材和教教材有什么区别”等。
  1.3.2 课堂教学。让教师都感到困难的是“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设计开放试的课堂教学活动”,部分教师对“从学生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感到困难,个别教师对“课堂评价和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困难。
  1.3.3 新课程理念。大部分教师对“校本”和“校本培训”认识模糊,一些教师不知道“什么是课程资源”,部分教师“对学科间的知识进行相互渗透和整合”感到困难,个别教师还存在对新课改认识模糊的问题。
  
  2 教学困难以及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把形成教师个人教学困难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客观方面。①岗前缺乏对教师教育职业理想的教育培养和对教师人生价值追求的引领;②岗前教师缺少教学基本功强化训练,没有熟练掌握教学基本技能;③学校对教师缺少教学技术和教学研究培训,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课程;④缺少深入的理论学习指导,对新课改或认识模糊,或一味盲从;⑤学校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没有把教师专业学习列入晋级和评优的参考项目。
  2.2 主观方面。①职业道德素养不够,缺乏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和追求;②知识积累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③长期依靠教辅资料备课,没有形成独立钻研和处理教材的能力;④缺乏教育科研意识,对教师培训不以为然,不能把教科研当成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⑤缺乏学习和创新意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吸收先进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民主”与“科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