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制宜。
首先,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5岁前儿童的智力获得50%,5岁到8岁又获得30%,还有20%则在8岁到20岁获得。九年义务教育期内,正是儿童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是:1观察的自觉性和精确性日益提高。2意义记忆和词的抽象识记日益发展。3抽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在发展。4意识的主动性、自觉性有所提高。5自我意识增强,理想开始确立。所以,教师必须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对小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切莫坐失良机。
其次,教师要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窄,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其家庭教育的方式、手段各异,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因此,教师要对其身心发展的状况进行调研与剖析,这样可使自学能力的培养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教师要依据小学生能力的差异,学习成绩的优劣,因材施教。差别总是存在的,小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好学情调查,要“解剖麻雀”,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同时建立卡片挡案。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使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针对性而减少盲目性、随意性。
(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稳定的学习情绪。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受其思想的支配。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势必受其思想的左右。因此,教师欲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了,必须首先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祖国昌盛、民族振兴而学习。同时要提高小学生对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认识。思想是内因,教师的教学与培养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对小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这样可使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情绪,对学习有一个持久而浓厚的兴趣,为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条件。
(三)摒弃传统观念,加大课堂教学体系改革的力度。
目前,在许多学校,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思维形成定势,教学方式方法仍是老一套:教师唱主角,学生“跑龙套”;教师讲得可干舌燥,学生听得如同嚼蜡: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和升学率,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为分数和升学率而学,不求学发,得法。这种极不科学的教学结构体系,既不指导自学,又不重视学法,更不考虑能力的培养,即使让学生自学也是放任自流。这种教学习惯于死记硬背,学生有“疑”而不“质”,有“难”而不“问”。根本不能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1调整教学中的讲授时间和学生自学时间的比例,前者需减,后者宜增。2变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结构体系为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结构体系。3采用教师先列出自学提纲,由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再由学生归纳总结,学生质疑问难的教学模式。如此久而久之,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师生两轻松,何乐而不为?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波浪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