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日本“职业技能士”的特色、模式与借鉴(1)(2)
2017-09-21 02:21
导读:(二)“职业技能士”的学制 该研究课程的学习年限是两年,但也可延长一年;对于部分在职职业训练指导员可开设一年课程。两年课程必须保证有两年
(二)“职业技能士”的学制
该研究课程的学习年限是两年,但也可延长一年;对于部分在职职业训练指导员可开设一年课程。两年课程必须保证有两年时间在学,通过讲义、实习、讲座等方式,取得38个学分,并且在接受必要的研究指导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论文审查并最终合格。一年课程必须保证有一年时间在学,通过讲义、实习、讲座等方式,取得42个学分,在研究科(专业)完成研究课程规定的学分,通过论文审查及最终考试合格。对合格者发放毕业证书,授予“职业技能士”的称号。
(三)“职业技能士”的课程设置
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研究科”,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两年课程和一年课程。学生完成研究课程必须获得规定的学分,完成两年课程的须从所属专业的授课科目及关于职业能力开发的授课科目中获得38个学分;完成一年课程的必要条件是获得42个学分,其中有4个学分必须是从关于职业能力开发授课科目中获得。(见表)
三、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目前我国“中职硕士”培养存在着学位性质不明确、生源差异较大、培养模式学术化、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以至于在学术上存在较大分歧,在教学上各行其是,从而导致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中职硕士”的声誉。为此,借鉴日本“职业技能士”教育模式和观念,对于“中职硕士”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制度上突出专业性和资格性
即设计一种专门针对中职教师的硕士学位及职业资格,可以冠名为“技术硕士”。学员只要通过相关课程学习,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有相关部门的成果鉴定,即可授予“技术硕士”学位。对于只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关技能但不能进行实践研究的教师可授予“技术培训师”这一职业资格,说明该教师接受过研究生层次的教育。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专业性和实践性
日本“职业技能土”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与专业有关的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凸显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特征。我国对中职教师及其管理人员的再培养,是为了培养中职院校的“临床专家型”教师。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国也要紧密结合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多设计一些专业性强而对教育实践又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课程,增加教学观摩及教学实践的机会,把更多的教学时间放在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践中。
(三)在培养方案上强化开放性和连续性
日本的“职业技能士”在培养过程中采取了开放性原则,体现在招生对象面向社会开放,既对职业指导员进行研究生层次教育,其他类大学毕业或被认可具有同等学力以上人员也可参加“职业技能士”的学历教育。连续性原则体现为开设了终身职业能力开发特论、操作研究及熟练特论等课程,由对学生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化为技术创新与开发应用,对毕业学生及时跟踪了解,面向社会公布“职业技能士”培养的最新进展。我国的中职硕士培养应不仅面向中职教师招生,也面向企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人员招生,只要从业经验在三年以上的教师员工都可报名,在其培养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员的技术研发能力,建立学员反馈信息渠道,随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培养方案。
(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推行合作制和交替制,即工学交替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日本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方式,为我国中职硕士教育的组织形式创新提供了新的视野。中职硕士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等综合职业素质,积极推进学员到企业顶岗实习,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还要进一步鼓励大学与企业、研究所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申报建设硕士点,为中职硕士的培养开辟新的教育组织形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