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新跨越(1)

2017-09-20 06:5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新跨越(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nbs

                作者:单嵩麟  张成铭  王武林  翟向阳

摘  要:高职院校经过近几年的“规模超常发展”,实现了“做大”的历史性跨越。目前,“规模超常发展”阶段已告一段落,高职院校必须“做强”。作者从办学目标定位、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新跨越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做大;做强;新跨越

    高职院校经过近几年的“规模超常发展”,教育资源迅速扩大,招生数、在校数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4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237.43万人,在校生595.65万人,校均规模达到3209人,高职院校实现了“做大”的历史性跨越。“做大”遵循的是市场规律,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目前,高职教育工作重心“规模超常发展”阶段已告一段落,现正进入第二个战略发展阶段——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做强”。“做强”。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高职院校如何办出特色,如何办成人民满意的高职,如何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新跨越,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开始从“量”的高速增长转为“质”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大增的同时,开始从“大批量”的需求转向“高质量”的需求。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电子、机械、汽车、化工等先进制造业的国内外企业迅速增长,金融、信息、贸易、旅游、卫生、健康服务等现代业快速发展,为了适应国际和现代化的要求,这些行业和企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有数量上的要求,而且有质量的要求。此外,人民群众对高职教育的期望也由过去的能否上大学转向了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在高职院校规模高速扩张的今天,院校间的竞争由无序化、表面化逐渐变为综合实力和品牌效应的较量,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的高低与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的优劣已成为学生择校的决定性因素,这些都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高职院校由于近几年规模快速增长,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办学机制不够灵活,教学基本建设,特别是师资和实训条件建设明显滞后于规模的发展,60%以上的学校技能训练项目不能正常开展。一些学校培养模式还不适应社会的需求,课程体系、实训实习环节等都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教学管理非常薄弱,教学改革有待深入,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产学合作只在小范围的教学实习上有一点雏形,在广度和深度上尚待推进,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偏弱,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就业质量不高。个别学校学生厌学、流失等现象屡有发生,若不及时消除弊端,必将制约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形势,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启动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周济部长说: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重高职规模发展,转移到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在高职教育第二个战略发展科学阶段,每一所高职院校都要真正把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财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聚精会神搞教学,精益求精抓质量,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实现高职院校从做大到做强的新跨越,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学校正确定位。 大学排名

    正确定位首先体现在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要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为地域经济发展服务;其次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技术性人才。技术应用性人才主要有“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职业型人才”三种类型,一般对于信息产业以“技术型”人才为主,二产和制造业以“技能型”人才为主,现代服务业以“职业型”人才为主。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是将设计、规划、决策等转化为产品、工程,或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人才。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最终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高职教育就是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要明确这样的定位,坚持这样的定位,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扭转目前一些院校盲目攀高升格的倾向,每一所高职院校都要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二)以学制改革为契机,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学制要逐步从三年调整为二年,这是高职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内涵十分丰富,是政府、社会、教育系统和具体学校各项工作相配合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从观念到操作的全面改革。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应以学制改革为契机,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突出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教育真正成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工作核心,是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客观要求。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专业划分过细、覆盖面狭窄,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的多样性和产业结构的综合性不适应;新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查和严格的科学分析,不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争相创办所谓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趁同现象严重,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对传统专业没有针对地区、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造,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就业困难,影响招生和学校的声誉。对此,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以自身教育资源为基础,按照服务企业、适应市场、面向社会的原则进行专业设置、调整、改造和布局。要在充分调研、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及时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淘汰落后、过时专业,并考虑专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做到“宽窄结合、以宽为主”,使所设置的专业更贴近市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示范性。要花大力气创建有生命力的特色专业,用专业品牌围绕就业需要和专业培养目标及相应的人才规格,即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对专业理论要进行适当整合,这里所指的整合不是原有课程内容简单的加加减减,而是要将相关知识按照逻辑关系进行重组、归纳、综合,系统地形成新的课程,并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充实进去,使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得到优化,让学生能真正学到有用、实用的知识。对专业实践课,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技能实训。技能实训是高职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是教学质量考评的重要指标和试金石,是毕业生借以求职的本领和筹码。技能实训的师资、设备配置应能保证实训目标任务的完成,课时比例应占总课时数的1/2至2/3,实训内容和要求,应尽量模拟职业资格标准中的鉴定模块,使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同时采用现代化的课程结构,并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总体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反映其职业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台湾地区职业院校建立教育伙伴关系的政策与实 下一篇:职业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及其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