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提要:论文认为包括重点大学在内的本科院校办高职,从总体来看利大于弊,它是基于“三改一补”的四类学校总体办学力量欠缺条件下发展高职的必然选择,无论对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还是对重点大学本身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从世界大学教育发展来看,大学办高职符合大学职能和目标多样化演进的趋势,大学(包括一些名牌大学)办高职也是当今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共4页: 1
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有关精神,近两年以来,全国已有60多所本科大学创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重点大学。我们认为,从总体来看,此举利大于弊,对我国高职改革与发展有积极意义。但本科大学,尤其重点大学办高职,属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生事物,难免会引起一些争议。最近有同志以“重点大学办高职的利弊分析”为题撰文明确反对重点大学办高职,认为此举“没有经过任何可行性论证与研究”,是“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它“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会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且国际上也无重点大学办高职的先例,属“中国新生”。对上述观点,我们难以苟同。本文就重点大学办高职的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诸同行。
一、从大学高职院产生的背景看,包括重点大学在内的本科院校办高职,是基于“三改一补”的四类学校总体办学力量欠缺条件下发展高职的必然选择。
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有20年的历史,从起步阶段的争议纷纷到后来从上到下的一致认同,大力发展高职已是人心所向。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中国的高职教育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面和更大范围的变革和拓展,仅仅依靠原有的80多所职业大学是不可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于是国家提出通过现有职业大学、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的改革、改组及改制,并可选择少量的重点中专通过转制作为补充的发展高职途径(即“三改一补”)。毋庸置疑,职业大学、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近年来发展迅猛、成绩斐然,三者在性质上也较为接近,通过它们改制应该是发展高职的重要途径和合理选择,但这三类学校在中国高教系统中一直属于较为薄弱的环节,而且近20年规模高速扩展过程中有许多多年形成的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具体表现在:1、科类结构仍然不合理。师范、财经、政法、管理等专业所占比重过大,而工程技术类专业和人数增加缓慢,这与国家经济建设急需大量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愿望相违背。如普通高专的在校生中,师专生的比例最高时达66%,近年来也在40%左右,师范专业和其它人文类专业改办高职困难很大。2、高职特色和专科特色仍不突出。三类学校中不少由中专升格而成,一些学校尚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在办学上仍沿用中专的一些作法,充其量只是“扩大了的中专”;另有一些学校把“升本”作为奋斗目标,片面追求“高大全”,搞压缩式本科模式。3、办学条件差的状况仍没得到根本的改观。从师资来看,不仅硕士以上学历和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严重不足,而且师资结构也存在问题,教师多为单一学术型,“双师型”严重缺乏;从办学的其它条件来看,三类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经费紧张、设备不足、校舍拥挤、图书资料缺乏等问题。至于中专,虽然长期以来,它在各类中初级人才培养上发挥过重大作用,但由于其本身不属于高等教育性质,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难以克服的先天不足。因此,“三改一补”的四类学校,总体办学力量欠缺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仅仅通过“三改一补”不能很好实现21世纪初期高职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才作出“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决策,希望通过部分本科院校的参与,来增加高职的办学途径,拓展和充实中国的高职教育。在新中国高教史上,当专科学校力量较为薄弱,无力承担大规模专科人才的培养任务时,本科院校(包括重点大学)举办专科教育不失为培养专科人才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看,高职和高专皆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任务,其本质是基本相通的。50年代和80年代本科大学所办专科专业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比较接近高职性质。因此,不结合中国高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考虑问题,简单把重点大学办高职的动机归结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恐怕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