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要解决的十大矛盾(1)(2)

2017-09-25 03:28
导读:五、学分制自身的弹性形式对知识的整体性与学习过程动机的干扰性矛盾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选择的内容是破碎的,学习形式与过程的选择是不连贯的,
五、学分制自身的弹性形式对知识的整体性与学习过程动机的干扰性矛盾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选择的内容是破碎的,学习形式与过程的选择是不连贯的,这对知识或技能的内化迁移不利,亦不符合知识学习和素质与能力的养成规律。这是学分制的深层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共性问题。知识整体割裂问题,可通过科学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与选修课内容及类别来解决。笔者所在学院设置的“五层式”课程结构就能很好解决学分制出现的上述问题。该结构依据职业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后,按照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置体现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然后围绕核心课设置由专业基础或专业过渡课组成的专业支持课程,在此基础上设置纵向或横向拓展的专业拓展课程,最后确定通用技能课和素质基础课。这种结构不仅保持了知识的整体性,还能保证选修课可以依据资源条件开出。其中素质基础选修可以全院开出,专业拓展选修课可跨专业实行同类或全系打通,内容紧扣各专业特点,整体性很强,不会出现破碎现象。
    六、学生选择专业与招生计划性之间的矛盾
    一般来说,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伴有市场倾向,但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不加以引导就会严重干扰整个专业发展计划。一些专业因报读学生过多而出现专业资源紧缺现象,而冷门专业因学生少而出现教学资源过剩现象,最终造成学校计划的失调和教学资源被动使用的混乱局面。由此可见,选专业与招生计划存在矛盾。应该说上述问题是没法彻底解决的,但可以将矛盾减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有效的做法通常有三:一是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引导,特别是那些带有盲目性选择专业学科的学生;二是设置专业大类平台,学生入学时可不分到具体某个专业,以“某某大类专业学生”、“某某系学生”或“某某二级学院学生”招人,一年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由学生选择专业方向;三是多设置辅修课程或第二专业,以辅修支持主选修课程的开出,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七、考评制度的单—性和学分制学习目标灵活性之间的矛盾
    考核评定是学分制确定学生学习“量”与“质”的重要手段。高校教学管理和教师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指导”的现象很普遍。学校和教师热衷或拘泥于对考试与成绩的苛求,这种单一的考评制度不利学生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学分制要求的自由、宽松的创新氛围和灵活的目标管理形成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通常有四:一是要求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课程评价方式,既重目标考评,又重过程考评,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二是学校应有统一考评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绩效与期末考试都同时考虑,各占一定比例作为最终成绩评定依据。三是改革考试制度,以考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依据,允许有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如开卷考、闭卷考、口试、项目设计、实践操作、总结汇报、论文、研讨答辩等。四是通过设置特色课程引导课程改革,如设置一些过程性课程、企业课程等来引导师生教与学,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绩效的获得。
    八、生源素质偏低与学分制高要求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高职生整体素质偏低,不少学生对大学学习形式的适应期增长,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偏低。这与学分制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相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与管理,—方面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有针对性,针对社会要求又针对生源现状;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都应该围绕学生因材施教,强调正确引导、有效训练、科学管理是关键。创新培养方法、手段、途径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深入实践与探索的核心问题。如何针对学生素质现状设置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是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九、学分制下学生自由学习与学生管理之间的矛盾
    实行学分制管理后,学生可在规定的范围内按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学业计划,这样学分制就打破了班级制和学年制,模糊了专业之间与年级之间的界限,学生以课程的选择为集合,根据不同的课程组成多样化的动态的集体。这对学生扩大视野、交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补益是有利的,但这会给学生的班级管理、团队活动、集体社会活动的组织带来困难,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淡化,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减退,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政治意识淡薄。针对上述问题,各校都在探索一些新的学生管理方式与方法。如实施导师制或实行班主任与导师管理双轨制、加强社团管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做好对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服务、引入社区式集体管理办法、设置素质教育学分等措施,被许多院校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十、教育的行政集权管理与高校自主办学之间的矛盾
学分制的实施脱离不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从招生到学籍管理、专业设置、毕业就业等都有各级行政部门的统筹管理。如教育部门在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规定、人事部门在就业制度、劳动部门在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等方面都有许多统一规定。这些规定都与学分制自由办学的精神相悖,学校在办学自主权方面受缚于政府部门过多的政策环境制约。因此,学分制的推行不是学校孤立能实现的,需要政府营造一个政策上的宽松环境,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首先政府部门应出台学分制实施的许可政策,推动资源共享,强调政府的宏观管理、政策指导和资源共享的协调性;其次是为学校的自主办学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协调解决问题的服务;三是努力构建与市场经济、教育规律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使不同类型、层次的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分卷二[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广西教育厅,全区高等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研讨会材料汇编[c].2004.
[3]周正华.职业院校成功办学模式管理制度与学分制教学改革实施手册[M].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
[4]徐浩.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创新及课程与结构设置与职业指导实务全书(下)[M].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
[5]苟建忠肩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索[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冯晋祥.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结构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