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基本取向(1)(2)

2017-09-27 05:14
导读:2.培养模式的整体优化 总体地说,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宽窄并举,课程体系根据技术人才规格即时构建.教学内容根据必须够用合理配置,教学方式根
   2.培养模式的整体优化
    总体地说,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宽窄并举,课程体系根据技术人才规格即时构建.教学内容根据必须够用合理配置,教学方式根据就业方向产学合作,教学管理根据培养需要柔性管理工具体而言,培养方案按以下原则制定:
    少学时,多模块。严格控制和压缩课内总学时数,实施模块式教学,尤其要设计好实训模块.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短课时,长控制。一般课程实行短课时.以 36-54课时为宜,形成系列目标控制课程,并实施结果控制,教学要求不仅在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中达到。与此相配套.教师辅导、图书馆、计算机房、语音室、基础实验室要全天侯开放服务。
    少封闭,多开放。在教学方法上,以“人—人交互”为主要渠道,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人—人交互”不局限在课堂上,而是通过实训、课题、案例等途径,将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各种情景中。
    多形式,高技术。在教学手段上,以“人—机交互”为辅助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单位教学时间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构建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能力本位(简称CBE/T)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称之为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企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减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某一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训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强调以能力作为课程开发的中心.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是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服务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此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以获取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为标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约为1:1。能力本位课程也有其不足:它的能力分析是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把职业能力分解为一些细小的任务、要素,这种方法对于一些非技能型的能力,是难以进行分析的,而且在当今社会,以胜任一种工作岗位为要求的课程开发,很难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受到限制;同时,这种课程模式的知识体系比较零碎,不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它对师资水平要求较高,所需投入大。
    (二)校企结合、协同发展
    1.共同确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具有以下特点:知识和能力的涉及面相对集中;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协同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要求较高;经验和经历对于他们的工作质量特别重要,工艺流程的革新、加工方法的创造、管理形式的变革等都需要在技术应用领域内创新和开拓的职业素质。因此,学校应在企业的指导下.在市场调查及预测的基础上,以主干技术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载体为框架,建立多学科综合化,多技术一体化的动态的、多元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与此相适应,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训的平台。教师要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实践企业,科研服务对象,教师每三年必须到企业锻炼1—3个月,并作为聘任的条件之一;教师分配条例规定,骨干教授、骨干教师必须有企业带教任务工作量,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
    2.共同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改革中,在确定“10大综合能力模块,20种能力要素”的基础上,借鉴“核心阶梯课程模式”和“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开展“顶岗实践,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结合安排方式上,让学生在校期间直接到学院的实习基地顶岗实践。低年级采取“并行式”(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学校实训中心进行工作实践);高年级采取“交替式”(即全日制学习与全日制工作学期交替)。做到“四个结合”,即教学和产业结合;学校和企业结合;顶岗劳动和学习结合;产学研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打破原“学科型”的教学体系,重新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强调职业岗位群意识,在能力培养上强调综合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群适应能力三者的结合。课程安排上,学生人校后就进入基地,半天学习半天参与生产管理,学生顶岗实践时按照“任务到班、责任到人、学生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联产计分(酬)”的24字方法进行管理,学生边学习、边生产、边提高,从而培养出品德好、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能赚钱、勇创业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
    3.建立“1十X”多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高职学历证书内含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毕业证书,而且要在学校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获取多种职业证书,以提高自己的就业实力。一证书与多证书的关系是:职业技能导引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推进职业技能。特别要重视职业资格的国际互认,以及高新技术的含量,通过行业协会,将注册制度、认证制度的标准揉合进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企业兼职教师纳入队伍结构,企业职业讲座纳入教学计划,企业职业环境纳入教学环境。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基本经验:老师教的具体知识不久就会被忘却,但是经过训练后能力的提高是抹不掉的.甚至哈佛大学都提出,学校应有这样的水平训练。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4.建立科学的、切合高职教育实际、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与企业建立质量双保制度,即学校与企业明确各自在合作质量保障中的职责分工,学校对教学质量实施过程监控,加强对教学计划的执行、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训秩序的维护等教学基本环节的督查,而企业对人才质量实施目标评价,加强对学生在预就业或实习期间的能力考核和培养。评价过程特别注重行业标准的权重,把教育内部评价和企业、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忠福.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年8月(下).
[2]院合宽.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成才中的价值[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2年5月第7卷,
[3]刘玉山,王永顺.关于“两课”实践的总结与思考[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2月.
[4]张建.人性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4月.
[5]张尧学.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3年.
[6]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0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高职教育软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