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软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2017-09-27 05:1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职教育软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剖析了我国高职软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摘 要:剖析了我国高职软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市场调研,明确高职软件人才定位;创新办学体制,走产学合作道路;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深化教学改革等高职软件人才培养对策。
关键词:高职;软件产业;人才培养
随着软件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软件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形势,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对能够熟练编程的技术工人或基础程序员即“软件蓝领”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家为加快软件人才,尤其是“软件蓝领”的培养,2003年教育部在批准清华大学等35所本科院校试办软件学院的基础上,又发文试办了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目前,除了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外,在全国1047所高职(专科)院校中80%以上的学校都开办了计算机专业。但结果却是:一边是软件产业缺乏大量蓝领人才;另一边却是计算机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难。这虽然与毕业生就业期望相关,但究其根本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软件人才培养中尚存在一定问题。
一、高职教育软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软件人才的准确定位
培养 “软件蓝领”的主力军——高职院校的定位在理论上较为清楚,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很模糊,并没有形成定位准确、以技术应用为主导、面向市场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其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盲目向本科看齐,套用传统学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致使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有理论、无实践,不具备技术应用能力;另一种倾向是不考虑教育的层次性、滞后性,不分辨市场需求的真实性、饱和度,盲目跟进市场。
(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突破学科教育体系
大学排名 我国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多年来并无过多变化,学科体系的烙印仍然明显,过分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只强调遵循知识系统上的衔接性。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模块式教学,但其模块也只是将不同的课拼凑在一起,具体教学选择时仍然遵循上述的原则。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仍然是以书本知识的讲授为主,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现在国际软件人才培养中盛行的“基于案例学习的设计”的教学方法在我国高职院校基本难觅踪迹。
(三)软件人才教育教学内容陈旧,教材滞后造成人才国际化程度低
软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属于以产品主导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而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办学上基本沿袭传统的封闭式办学,专业教学与社会市场相互脱离。因此,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教学中很难有反映新的软件技术、新的软件工具的应用等内容,尤其是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外,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性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文档规范、安全性措施、维护管理经验等重要内容基本上没有进入教学;在职业素质的教育方面,如培育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举措,尚没有得到全面实施。同时,目前软件技术平均18个月更新换代一次,而高校教学使用的计算机专业教材,一般需要 2—3年才能更新一次。因此,软件业最新发展技术与传统教材更新难以同步。这些问题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国际化程度低、与软件行业发展相脱节。
(四)单一的考评方式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中国大学排名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规范的职业行为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评形式单一,考核的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师的教学重点导向重书本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同时,许多学校采用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行为规范及养成素质,导致课程形同虚设。另外,事实上,现在许多学校引进了厂商的认证内容,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好处,但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扭曲了认证考试的真实目的,出现了许多学生手头有很多职业资格证书,而在实际工作中连简单的代码都不会书写的怪现象。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