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1)(2)

2017-09-27 06:33
导读:三、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人性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 (一)人性及其提升 20世纪末期,在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实验中,教育的人性化,教育的人文意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人性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

    (一)人性及其提升

    20世纪末期,在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实验中,教育的人性化,教育的人文意义及价值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正因如此,有学者提出:“我国教育界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而‘革命’的旗帜就是‘人文’”,。其实,通过对人文教育历史的考察,便会发现,以前的人文教育家正是在批判教育史上“非人”历史的现象中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中心,是为了人的教育。从亚里士多德强调闲暇教育,珍视文雅教育,到文艺复兴时期维多里诺把学校看作“快乐之家”等,他们都看到了实利教育压抑儿童的非人性的一面,实利教育没有服务于人,只服务于实利,把人当作劳动的工具。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具有人文精神倾向的思想家们更是以批判现代教育的职业化、非人性为己任,赫钦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认为,现代教育制度以经济增长为目标,重点放在职业上,把人看作简单的生产工具,把学校看成是人力加工厂,按物的生产原则来管理学校,这都是非人性的;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他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类的智慧,发挥人性,完善人,其目的是人,不是人力。

    当然,这里并不否认教育的社会目的的存在,也不在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普通高校发展之路,只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目中无人”,根据人的终生学习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那么,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性是否应该是高等职业教育目的之要义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那么,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呢?

    人性就是人所共有的区别于动物的属性。它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新型人性观的教育意义即在于:教育要以人的本质属性为依据,旨在全面拓展人性,使人能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核心)是表现在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这为教育拓展人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础,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构成人的统一体。

    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关心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够,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太少,违背了人的可教育性、可接受性和可发展性的自然规律。

    从人的社会属性的拓展来看,理解也有偏差。主要是强调学生掌握知识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全面提高:关注人的生活能力的发展太少,关注人类生活的社会化、人与物的关系过多等。

    从人的精神属性来看,人的精神生活能力的发展更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教育问题。在我国,人的精神世界主要指人的人格、审美、理想等方面,这一点在教育目的当中更成了奢侈的东西。

    根据马克思所持有的人性观,很显然,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全面拓展,也即“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实现人性的全面提升。

    然而,人性并不是一个超历史、超时间的先验的本质或规定;现实中也从来没有凝固不变的“人类本性”。人类的本性是人类在创造自己的社会和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因而人性是人类活动和人类历史的产物,人性的具体形式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和人类制度的体系所决定的。就高等职业教育来讲,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职业道德与共同生存,自我意识与价值定向以及创造性和主体性等品质的培养与教育,使之成为有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的人。

    (二)能力及其培养

    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不管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能力与人性二者之间,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实然目的中,人性往往并不被人们所重视,相反,能力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能力本位”成了职业教育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点在于以现实职业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以现实职业需要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活动。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缺乏人性基础的能力发展本身是有限的,也是片面的。它本身还隐含了这样一种理论假设: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特定的职业或领域与之相匹配,一个人的一生能否获取成功取决于最初的职业选择。这与“职业发展理沦”的基本观点是相悖的。所以.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改变这种状况,重视在人性提升基础上的能力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性观的认识,我们认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如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和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等)的同时,还应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1.以人性的提升为基础来发展个体能力。在发展个体能力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其主体性,使能力的发展转变为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是就业的需要。

    2.以终身学习理论为指导,加强学生“软技能”的培养。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有效进行交流的能力和积极工作的态度等,以增强其对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适应能力。

    3.突出强调培养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这种能力对个人在多种工作领域激发创造力和革新性至关重要,它至少包括培养工作中的创业态度,培养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懂得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概念。如生产力、成本和自我谋职的技能等。这也是终身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著.邹进 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50—51.4.44.

[2]约翰·怀特著。李永宏 等译.再论教育目的(中译本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3.

[3]刘启娴.高职发展模式初探[J].教育研究,1998,(7).

[4]厦门大学高教所.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5]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规律、发展及对策展望[A].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6.

[6]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96。198.

[7]康德判断力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8]高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实验[J].教育研究,1998,(5).

[9]扈中平,刘朝辉.挑战与应答: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450.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0.

[11]杜时忠.人文教育的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9).

[12]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定位(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