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教育技术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很多高校中开展起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从低到高较为完善的层次结构。由于这个专业发展趋势逐步向高层次发展,专科层次很少受到人们更多的注意。其原因之一是开设专科层次教育技术专业的学校一般是成人高校、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师范学院等,而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多数集中在大学中;原因之二是有很多教育技术领域的人土对专科层次不屑一顾。其实,全国开设教育技术专科的学校数量较大,是一个很大的群体,这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结果,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应忽视对这一层次的关注,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教育技术专科毕业生很多到小学或教育技术应用第一线,肩负着在中小学传播教育技术的重要使命,他们将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该专业的目标定位和学生的能力结构很有研究的必要性。
一、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高专这支庞大的队伍在新形势下将如何定位?换句话说,高职高专要向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和高校培养出的本科生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涉及高职高专的定位和培养目标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高专不同类型的院校都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共同宗旨和上述特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协作攻关、各创特色。尽管有了这样比较明确的定位,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容易造成定位不准的情况。所以,应区分好下面几个关系: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区域性和通用性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相同造成社会岗位的不同,所要求的岗位能力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确定高职的培养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需求,确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目标。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从学科专业角度来确定,一般具有全国通用性。
过去由于定位不准确,往往把高职办成了普通高等专科,甚至办成了“压缩式”的普通本科。目前顺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提出高职和高专不再严格区分,要逐步转移到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来,逐步取消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层次,培养目标的定位将发生重大的转移。
二、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的系统化思想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面向行业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它是社会行业岗位需求的产物,专业的设置和开设的课程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岗位需求而设定的。行业岗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能力结构及教师素质要求和教学方式等构成了一个动态系统,每个系统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局部或整个系统 (如图1所示)。
针对系统分析图说明如下:
※ 社会岗位需求分析。。这是开设高职专业最重要的一步。如果专业设置不是针对社会的某些岗位,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可能就业。
※ 岗位群分析。高职专业强调行业岗位,但又不能只针对某一个单独的岗位,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就业灵活度,培养目标应针对相关岗位形成的岗位群。岗位群中的各个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结构有内在的联系。
※ 岗位能力结构分析。岗位群确定以后就要对每个岗位所应具有的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最好能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得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后面课程的设置。
※ 开设高职专业的可行性分析。上面几个步骤可以看作对外部情况的分析,接下来就是对学校内部的分析。要完成岗位群能力的培养目标,首先就要反问自己:具备这样的培养能力吗?师资力量充足吗?具备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吗?如果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开设这个高职专业就可行,否则就要重新回到第一步,选择社会需求的其他岗位。
※ 建立专业保障机构。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一般是由从事该行业的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研究人员、在岗位群第一线的熟练人员组成。其职责是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行业需求、对岗位群进行分析、分析和评估岗位群能力结构等,为课程制定和实施教学提供依据。行业专家委员会起到了学校和行业或具体岗位之间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般是由校内外的该专业的负责人、负责专业建设的学校领导和相关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指导专业的课程结构建设、课程的设置、提供专业建设的必要条件保障。
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般是由从事教学研究的专家、教务处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教学骨干组成。负责对教学和教学目标一致性的评估、教学质量的评估、指导或组织教材的编写等。
※ 课程设置。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课程的设置,列出每门课程与能力结构的对照表,得到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认可后执行。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