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启

2017-09-27 05:3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启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要在有限的课时里
    摘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培养学生必须的人文素质,现行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往往达不到这一目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以高职院校的总体教育目标为导向,从人文素质的培养转变为人文技能的培养,借鉴国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考评的模式,走出一条指标明确、效能优良的路子来。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素质;职业核心能力;习惯养成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教育目标目前已为国内教育界所公认。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渐渐得到了重视,一些院校也开设了一部分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由于高职院校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教育目标,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不可能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那么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以什么方式进行?这个问题的关键矛盾就是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将人文素质课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而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社会人。否则,各种人文素质课只能在课程设置中起结构性的作用,而不能在教育实践中起功能性的作用。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功能定位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比起普通高校的人文素质课程来说,学时学分比例少,规模小,学科  系统性差(由于学校学科结构所限),所以其目标比普通高校的人文素质课也应有所降低,即养成学生必需的人文素质,以应付将来工作的需要,而不是象普通大学一样积累深厚的人文学养,为将来的深造或研究打好基础。基于这种差别,高职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功能层次上应该有所调整。     普通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一般具有下列三种功能:     1.德育功能。这一功能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其中情感培养中包括爱国情、友善心、正义感等因素;态度培养包括积极、科学、合作等因素;价值观的培养包括真善美判断标准等因素。     2.智育功能。这一功能我们可以分解为知识积累功能、能力增加、智力提高功能。知识积累是指相应的人文知识在量上的增加:能力增加是指通过显在和潜在课程对学生读写说、交际等能力的提高;智力提高是指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在心理层面上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     3.美育功能。人文素质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样内涵丰富的功能,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来说是难以达到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改造,将其中最为基本的能力要素分离出来,打造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     这种平台应该符合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以能力培养为主,将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能力要素提高到首要的地位进行分解后重新整合。     通过对上述三种功能的初步分解,我们可以得到七种基本的人文能力: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交际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其中后四种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往往蕴含在其他能力的养成与训练之中。所以能够得到的三种外显的、与应用型职业活动密切相关且在教育上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可测性的三种基本能力: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这就是我们分解综合后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所应实现的功能。在2003年教育部进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其中对学生素质的测评就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已成为考察的一个重点,也应该成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     二、职业核心能力考评体系及其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     在有限的课时中通过传统的积淀养成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手段实现上述三种人文能力的培养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通过系统的人文课程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学方法对人文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其作用是不确定的,同时学制与课时也不允许这样大量开课。所以我们需要设置能够显在地作用于学生的人文能力的培训课程,以及相关的对能力进行测定的考评体系。这种课程可以称为“人文能力养成性课程”,即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来强化习惯的养成直至影响到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这就是外(外在的规范与行为)——内(内在的理解与认知)式的人文能力培养模式,与传统的外(外在的课程)——内(内在理解与领会)——外 (外在的表现与行为)的教育养成过程相比,省去了一个环节。这种针对人文能力培养的人文素质课程,其课程架构与考评体系的设计无疑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挑战。国内目前还没有可供参考的体系,但英国的职业核心能力测评系统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该系统我国劳动部门也正在引进与改造之中。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技能。中国劳动部门正在参照英国职业核心技能体系拟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核心技能测评体系,该体系分为8个模块,即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可以看出这 8个模块中有一半以上与人文素养有关。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核心能力的培训与考评体系的内涵,我们以与人合作模块为例,该模块的要义为:“与人合作技能是从所有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适应性和迁移性的一种核心技能;是指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协商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工作、并调整合作方式不断改善合作关系的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社会能力。”该模块与其他模块一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下页的表格是笔者参与制定的合作模块 (中级)培训考评标准。     职业核心能力的其他模块的培训考评体系与上面的模块在结构上完全相同。我们不难看出,这个核心技能的培训与考评体系针对性、操作性非常强,非常明确地告诉培训对象要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能力水平。这种培训模式与高职教育以技术应用为宗旨的实训实践模式不仅有近似之处,而且是对技术应用型实训实践模式的一种补充和提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把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与人文能力实训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特别要注意在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中融人人文能力养成。总之,这种培训考评模式能够像其他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一样,真正起到我们前面提到的由外而内的“能力养成”的作用,而且收效也比较快,比较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浅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