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贯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中国的环境保护》指出:环境意识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环境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对象和形式包括: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高等院校要结合专业特点,把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人口、资源、发展同环境的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要把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科技水平和人口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两大支柱。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撑。因此教育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服务,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上应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意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建设实用型高级人才,没有这些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没有这些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意识的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就不能贯彻实施。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形式结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上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培养全面发展型的人才,既要适应当前,更重要是面向未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三、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应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人的素质高低是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而人的素质的培养正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人类的发展要与自然的发展想和谐,当代人的发展要考虑后代人的发展,现在的发展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自我的发展要考虑他人的发展,体现一种和谐的发展价值观。“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将对第一线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类人才不但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很强的实践能力,更具备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素质。而这些必须通过一系列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人文环境的熏陶和学生的身心实践来实现。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人才素质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重要保证。
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能力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延续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只是局限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应使学生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很强的实践能力,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技术的挑战。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包括基本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应变能力三个组成部分,以体现它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学科不断出现,新学科的发展必然带来各种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而引起职业岗位的经常变化。这就要求从业者具备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因此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要加强在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培育的学生具有较宽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才能具备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才能够迅速地迁移所学的知识与新的环境,以适应新的行业和职业的要求。在知识能力上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延续性。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条成功的经验,已由发达国家近40年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所证明。因此,我国在教育发展的同时,通过调整、改办与合并等方式新成立了一批职业技术学院,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高级人才,而这一类人才分布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的第一线,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基本、最坚实的人才实力。因此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证。我们要认清高等职业教育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从教育观念、专业结构调整、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使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992年8月
《中国21世纪议程》 1994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6年5月
《中国的环境保护》 1996年6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