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7-09-29 06:5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课程模式改革已成


     摘 要:课程模式改革已成为不同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有通过课程模式的改革来摆脱传统课程模式的束缚,主动服务社会,整合教学改革成果, 才能构建满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只有创新课程模式,开展富有高职特色的课程建设,才能真正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特色    课程建设     研究    实践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担负着神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进入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大作用,已经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但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尚有大量的课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其中,教学改革的核心——开展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及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就是一项既要进行理论研究,又要进行改革探索的紧迫课题。解决这一课题,既抓住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落实为社会服务的宗旨,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又整合了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度,有利于高职院校实现准确定位和办出特色。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因此,作为教学核心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就成为了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成为了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课程是学校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进而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课业及其进程,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媒体。从广义上说,课程是学校全部教学活动的总合;从狭义上说,课程又指一门学科的全部教学活动。开展课程建设活动的效果和水平,不仅决定了一门学科的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于新世纪新阶段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讲,必须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社会定位,坚持培养社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急需的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功能定位,坚持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技术应用、智能操作等高技能型工作岗位上“银领”的人才规格定位,认真研究和选择高职课程模式,有效开展课程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现代国际化行业标准的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才能真正办成让人民和社会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
    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培养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培养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应采用不同的课程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只有通过与之相应的课程模式才能最终实现。
    1、传统课程模式及其弊端
    当前,在高等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模式是传统的以学术和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其教学观本质上是属于知识本位的。毫无疑问,这种课程模式必然造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重理论、轻实践”,“重原理、轻案例”,“重设计、轻工艺”;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重传授、轻参与”,“重课堂、轻现场”,“重验证、轻发现”,“重分析、轻综合”;在思维方法的培养上“重收敛型思维训练、轻发散型思维培养”,“重知识的纵向领属关系,轻知识的横向通联关系”;在教学评价上“重知识的记忆、轻能力的掌握”,“重终结性考试、轻形成性考核”,“重统一的规格要求、轻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社会各界给予了强烈的否定:“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教学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基本上没有改变;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引导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课程考试分数定优劣等等,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开发基于能力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引导下,大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能力本位”、“双元制”、“TAFE”、“问题本位”、“职业群集”等课程模式,对我国高职高专消除学科中心课程模式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由于课程模式是在特定的国情和教育体制上发展起来的,在借鉴过程中不能照搬,而是取其精髓,结合国情进行改造。我院在实践“能力本位”模式过程中,还兼取“职业群集”和“问题本位”课程模式的精髓,结合国情和校情,采用DACUM方法来构建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是建立在基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以胜任岗位(群)职责作为课程教学目标基础上,既要保证课程对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又要兼顾课程对岗位群集的适应性,既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课程教学适应专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促进职业教育的实践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扬弃原有课程内容,构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重构教学评价体系,融入职业资格培训,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课程建设连同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五项教学基本建设。它们既是创新和实施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涵,又共同成为创新和实施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保证。
    1、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院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实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我院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以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以胜任岗位职责)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促进文化基础教育功能化;
    以适应专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促进专业教育的实践化;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确定课程教育目标、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与学分制教学制度相适应的、突出高职特色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术)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服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适合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利于因材施教;课程教学手段服务课程教学方法;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凸显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我院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中,把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源泉,通过各种厂校合作的方式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时时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时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溶入课程之中;按照行业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实际要求来安排文化基础课程;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形成综合性的课程;按照实际工程训练的规律,引导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组合的课程模块中嵌入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技术要求,在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教学中覆盖或超过技能鉴定的应知和应会要求;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新构新型教学和训练项目;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真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
    2、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坚持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人才市场需求,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强调课程在专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功能和作用,强调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据此选择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框架和体系。
    2)坚持以构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原则
    针对胜任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将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再将知识目标分解为 “了解”“——“理解”——“应用”三步;将技能目标分解为“模仿”——“独立操作”——“迁移”三步;将体验性目标分解为“经历”(参与)——“反映”(认同)——“领悟”(内化)三步;将过程与方法(关键在于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纳入课程教学目标。这样,就把构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原则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始终。
    3)坚持基础课程突出基础性、强调工具性、体现先进性的原则;
    基础课程在课程功能上强调“一般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适当结合”,突出基础课的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按照“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在满足本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教学内容求宽、求新,为学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坚持专门课程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兼顾适应性、体现先进性的原则
    专门课程在功能上强调“以胜任职业岗位(群)要求为目标,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实行课程设置综合化、教学内容实施化”,突出实用、实际、实践、实效,使高职人才的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之间实现“提前培养,同步使用”。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技能训练的现代科学技术含量,对毕业生实行 “双证制”。在强调针对性的基础之上,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兼顾毕业生对职业变换和职业内涵变化的适应性,凸显合格职业人的培养。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5)坚持课程形式的灵活性原则
    课程形式的灵活性指课程的层次化和模块化。课程的层次化主要是针对同一大类专业中不同专业对技术基础课程不同需求来选取教学内容,综合课程的不同层次的组合则能够满足各大类专业、小专业和专门化方向的不同要求,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综合的思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