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等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1)(2)

2017-10-01 01:05
导读:2.在实际的课程开发中,课程的开设受制于有无教材、学校教师主观“拍脑袋”想出来的经验性的“课程计划表”;而在课程开发的理论,程序中,课程
  2.在实际的课程开发中,课程的开设受制于有无教材、学校教师主观“拍脑袋”想出来的经验性的“课程计划表”;而在课程开发的理论,程序中,课程的开设主要由专业的培养目标、一系列的课程调查决定的。

    3.在实际的课程开发中,教材的选择决定了高职的课程结构;而在课程开发的理论程序中,先确定课程结构,再根据课程结构来编制或选择教材。

    (二)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

    对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现状的再现可以让我们比较清楚地认识和分析高等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即是高职课程是本科教育的压缩。但是如果真的按照课程开发的理论程序来操作,实施过程中又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1.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问题。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其对所教授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教学实践的游刃有余的把握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必须具备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但是,来自实践的调查却显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素质现状堪忧:大部分专业缺乏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理念;教师胜任本专业教学仍有困难,更勿论有时间和精力进行“额外的”校本课程开发。

    2.课程标准。在高职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没有课程标准可循,因此会导致高职课程实施时质量得不到保证,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但是,这个问题不是单凭学校就能解决的。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由国家或地区政府来完成。在美国和英国,类似的职业标准由各个行会制定,学校根据这个标准选择课程内容和教材。在我国,行会的力量还很薄弱,所以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政府来完成。

    3.经费。要进行比较正规的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例如进行大规模的课程调查,进行 DACUM表的开发,进行教材的开发等等。所有这些花费对于办学经费先天不足的高职院校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大部分高职院校无力或无心承担。

    4.教材。教材本应该是为课程服务的,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却受制于教材的开发。高等职业院校的普遍做法是看是否有相关的教材,然后决定是否开设这一门课程。高等职业教育缺乏专门的教材也是制约高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没有适合的教材可以挑选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不得已选择了相关的本科教材。

    四、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分析

    从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高等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来解决的,但有些问题是需要通过外部力量来解决的。

    1.主动而有计划地进行课程变革。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主动而有计划地进行课程变革。一方面,这是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高等职业院校只有主动出击,改革自身的的课程,根据企业界需要培养学生,才能获得生存。另一方面,这种改革中必须是有计划进行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受当前高职师资、资源等各方面的条件所限制。课程改革的计划性还体现在要规范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上。

    2.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企业界的参与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界可以为高等职业院校提供用人信息,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高职校本课程开发中积极吸引企业的参与,可以适时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课程方案。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界的合作,一种比较普遍的方式是:学校组建“专业课程开发委员会”,邀请企业界的相关专家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过程。

    3.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促进职校教师在专业上的进步。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师资力量存在严重不足,而已有师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态度,其准备也并不充分,所以进行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循序渐进,让教师有一个在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调整和准备过程。学校可以主动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使之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师只有在参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获得在专业上的长进,促进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同时,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对其所教专业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4.开发和推广校本教材。如前文所述,教材也是制约高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重要的客观制约因素。高职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比较落后,因而高职院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同时即可以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推广。一方面可以总结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另一方面通过校本教材的推广可以为学校带来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42

[2]陈桂生.何谓“校本课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0)

[3]沈  兰.课程权利再分配,校本课程政策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1999(9)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