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告知性课程、识记性课程与操作性课程的合理配置,构建起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体系。告知性课程传授的知识,当然不仅包括本专业的一般知识,还涉及到相关专业乃至新学科知识。通过告知性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对宽广的知识面,这对他们今后就业的适应性和持续发展能力创造了可能条件。识记性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是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岗位工作的基础条件,而且也是形成职业岗位能力和技能的必备基础。操作性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讲求实训,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念。因为它是在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应用操作教学与训练,所以比通常的师徒相授层次要高出许多。而且有许多的实训项目结合社会实际进行,所以它既摆脱了学院式教育的限制,又贴近了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要求。三类课程构成高职课程体系的三个主要模块,合理配置构建起高职教学的课程体系框架。
当然,告知性课程、识记性课程、操作性课程的区分,只是就课程内容与教学目的要求所作的大致划分,也就是说某门课程归属何类,是对该课程的内容主体与主要目的归类。因为在任何一门课程中,都可能存在告知性知识、识记性知识、操作性知识与训练并存的局面。但是必须承认,三种知识的构成及份量在不同课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如能对各门课程作出基本定位,然后根据定位情况,对课程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我们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就会明确一些,具体一些,操作起来也会比较顺利,对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也会比较落实。
在高职的整个课程体系中,从份量上看,告知性课程与识记性课程必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为它们毕竟是专业教育的基础,虽然只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但在现代社会中,每一种专业总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现代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应该呈“金字塔型”,而不能是“竹竿型”的。所以,专业相关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对个体的成才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而告知性知识与识记性知识对学生成才是奠基性的因素。不过,因为课程性质与知识性质的区别,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讲,一是了解,二是熟记。操作性课程,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此类课程的比例要大得多,也要求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但对具体的学生来讲,却可以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冒尖,因为学生各有特点,在应用能力、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面面俱到、齐头并进也是不可能的,应该鼓励学生在较全面掌握的前提下突出某些专业技能,造就掌握绝活的尖子,这也不无好处。
课程性质不同,教学方法手段应有较大的区别。大致而言,告知性课程可较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不过,既然该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同时担负着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任务,那么,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就成了一个事关教学效果的重大的问题。因此,该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核心知识进行讨论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可行有益的办法。识记性课程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某些知识,讲练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让学生边学边练,既达到识记的目的,又能融会贯通相关知识。而且,经过了练习这个环节的训练,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操作性课程的教学目的既然是培养学生掌握岗位(群)的专业技能与能力,那么,实训则必须真正落到实处,只有经过实践,知识才能转化为技能与能力。实践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因此,在教学实训中,应创造出一种实际情境氛围,有可能的话,则应该将之推向实际工作情境,因为实际工作环境的许多相关因素是学校所不具备,难以完全设计出来的。这方面的工作,目前对许多学校来讲都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个难点,但却不可或缺,必须花大力气加以解决。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当然还有许多,此处只能是开个头,引起大家注意。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这一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高校教育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的一种转移。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分类模式,重视的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可以说是学科本位观念的体现;将此模式改变为告知性、识记性、操作性模式体系教学的重心则是以学生需求为支点,重视的是学生的知识、能力需求及掌握程度,所以说它更具有学生本位色彩。学生本位思想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由于它主要担负着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的一线人才,毕业生的基本走向是实际工作岗位,而非继续深造,因此,这一理念更显重要。
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有理想的实用主义者。首先,必须是实用主义的,也就是说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其次,必须是有理想的,这个理想既包含了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同时又包含了提高学生素质以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利于将来的继续发展和提高两个层面上的意义。这个目标,必定要落实在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中,最终要落实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但又是必须切实做好的重要工作。因此,把自己一些初步思考的意见,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