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等职业院校“分类培养”教学改革实施策略((2)

2017-10-01 01:50
导读: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计划依然要体现所有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全面性了解,但由于一个系内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结构和内容相似,所
    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计划依然要体现所有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全面性了解,但由于一个系内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结构和内容相似,所以要尽可能地实施模块化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选择学习与之相应的知识模块,从而达到本专业的基本要求。这类似于制造业中应用日益广泛的“成组技术”,是一种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又有利于学生专业选择的可靠途径。为此,我们大刀阔斧地加强了综合课程的开发,大量删减课程门类。专业课的教学也要按上述方法制订三套不同的计划,A类学生理论授课时间占该课程教学课时的60%,实验实训时间占40%,而C类学生理论授课时间占该课程的40%,实验实训时间占60%,而B类学生理论授课时间和实验实训时间各占该课程教学课时的50%为宜。
    学生通过模块课程的学习可以充分提高和扩展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实现“成才教育”的初衷,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师资紧张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经。
    (三)根据学生特点,分类实施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适应该类型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力争使绝大部分学生弄懂。教师在熟悉该类型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就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做出合适的取舍和选择,坚决删除过于复杂的论证过程,切实做到真正体现“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要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所学课程的强烈求知欲。实践性教学环节要大力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大量删减理论性过强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实训中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要引导学生将精力转移到学好知识和锻炼能力上来。在教学上,本着理论课“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点突出专业课和实习教学,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一方面在校内加强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联系实习单位,让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使他们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对于C类学生的培养,要尽可能多地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即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课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技能等级培训内容融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场地一体化、专业课程结业考试与技能等级证考试一体化。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四)改革考试,进行分类评价
    首先,各类学生就某一门功课而盲,其侧重点和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不能采用同样的标准来进行考核。从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出发,可以考虑和入学考核一样,同一门课程考试试卷中同时出现三套不同层次要求的试题。其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应该改变过去以一张试卷定结果的作法,而要采取多种形式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出勤)、实验情况、独到见解等都可以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第三,各类型学生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各不相同,所以应将理论成绩和实验实训成绩加权处理后的综合成绩作为判定学生是否合格的依据。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各类型学生的达标情况,根据学生达标情况,及时采取矫正、调节措施,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教学中存在共性的问题,及时采取集体矫正、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总之,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三、妥善处理分类培养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既然是同一学校、同一专业毕业,则其知识和技能应该是齐头并进的,因此,如何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使分类教学深入人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我们曾对我院七个班总计24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赞同实施分类培养的比例为85%。
    要着手构建促进学生协调发展的育人机制。要调整以往一律偏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各类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培养方向,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业的考评,实行定量计分与定性评价并重,文化知识测验与技能特长考核并举,广泛开设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特长与能力。改革原有单科性、学术性课程框架,开发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的新课程。要彻底摈弃“淘汰教育”遗留下来的落后教育教学观念,要切实防止将分类培养等同于“分层教学”,以免使分类培养流于人为将学生划分优劣的俗套。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我院的实验实训教学设施方面的差距还很大,分类教学的实施客观上对实验实训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加大教学硬件的投入,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也需要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技能训练效果。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一方面,由于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教学环节各不相同,因此须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增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同一班级中有三类不同类型的学生存在。如何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既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发挥,又保证学院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建立更为科学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高职核心技能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