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群建设(1)(2)

2017-10-02 06:57
导读:四、课程群建设的实践 (一)建设历程和方案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成立于1997年5月,课程规划采用模块化结构,定位于“多媒体技术”

    四、课程群建设的实践

    (一)建设历程和方案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成立于1997年5月,课程规划采用模块化结构,定位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两个专业技能培养方向。1999年5-8月,学院制订了面向三年制高职学生以网络技术及工程能力为主线、以网络编程与应用能力为辅线的培养方案。我们发现在课程处于高职教学核心地位的教学环境下,培养目标很难实现。

    2000年6月,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中引入“系列课程”概念,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的《数据通信与网络》、《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工程》和《网络新技术》4门课程与相应的课程实习组成了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教学实体,对三年制网络专业高职进行了教学探索。

2001年6月,引进课程群建设技术,首先用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以“网络技术及工程”为主要技能培养线,“网络编程与应用”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为辅助技能培养线,贯穿于整个培养方案(见图2)。

 

 

    (二)课程群建设的优势

    1.内容具有科学性

    课程群各组成课程之间关系密切、逻辑性强,知识具有递进性,内容切块相对科学,便于组织教

 学。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先进性;大量CAI的使用使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教学内容容量和技术信息量增大。

  2.结构具有合理性

  整合教学内容保证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总学时数之比接近1∶1,应用技能为主的思想得到体现,技能和素质培养体系更趋完善。在1999年的培养方案中,实践、实训环节占总学时的比例为 37.4%,到2000年调整为50.2%,2002年调整为 48.5%。

    例如,(网络技术及工程)课程群原来教学总学时为291个(含实验62学时),实习3周(每周折合教学学时为25),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37.4%;2000年改革后,总学时为290个(含实验71学时),实习6周,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50.2%。2001年的方案主要考虑到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安全和Windows2000的应用需要,从《数据通信与网络》中分离出《TCP/IP技术课程》,从《网络工程》中分离出《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安全》,原来的3个实习分离为7个功能各自独立的实习内容单元,总教学学时为380个(含实验94学时),实习7周,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48.5%。

    3.实验室高效利用

    专业实验室由原来的每学期7500人次提高到 14000人次,网络实验室由原来的每学期完成实验工作量400学时提高到平均每学期700学时左右。

    4.教学过程可控

    课程群所有课程教与学状态透明度提高,教学中随意性、非计划性减少,教学环节、质量可控性提高。

    (三)课程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培养方案制订

    在以课程群思想指导建设专业时,课程与课程之间传统的单维关系被打破,代之以内容编排,对传统培养方案的制订方法施加一定的难度。具体包括网络专业的技能定位、技能分化和整合、技能的培养有哪些主要技术和手段、技能对课程的依赖关系、承担多项技能培养任务的课程地位和设置、实践实训环境如何满足培养方案以及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

    2.教材建设

    完备的课程群建设需要一套相配套的教材,而教材建设本身又是一项耗费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工作,加上网络技术本身“高、精、尖、快”的特点,保持教材建设和课程群建设相协调是进行课程群建设所面临的两难问题。

    3.实践环节的考核

    整个课程群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总学时已接近1:1,理论考核已具备了比较完备的体系,易操作和实现,但实践教学的考核还呈粗线条进行,如何将考核精确化、系统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4.课程群结构和内容的完善

    课程群是由内容相关的若干课程组成,任何课程内容的变化都需要课程群内其他课程内容的调整与之对应,否则体现不出针对性、先进性和应用性的高职教育特点。

    5.经费

课程群一般包含数门课程,每一门课程都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材等建设,所以经费问题解决不了,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很难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冬,杨文安,李继良等.网络技术及工程课程群建设改革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2,(31).

[2]刘德恩.论高职课程特色[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16).

[3]顾志良,刘智.高职教育教学基本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谈新课改视野下的教师职业道德(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