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职业岗位能力,是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专门技术的应用能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基本操什技能和职业方向专门技术的应用能力;个人持续发展能力,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具有终生就业的机会和能力,主要包括适应变化和自我开发能力。根据能力分解可得到相应的知识模块,即专业技术基础模块、职业方向模块和人文科技素质模块,如下图所示:
以高职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为例,说明以职业能力为本的高职人才知识结构的建立。
四、以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设置特征分析
1.体现了以能力为本、基于应用的系统性。人才知识结构的确定是从人才市场对本专业的实际要求出发,确定职业方向模块,再按职业岗位技术要求,分析职业素质和能力,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后进行课程组织形成知识模块,体现了基于应用的系统性。
2.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成才。不同职业方向子模块的设定,分别体现实际操作型、技术应用型和应用技术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兴趣学生顺利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真正做到人人成才;人文与科技素质模块的设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职业行为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保证学生目前和未来的社会生活需要。
3.实现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职业方向模块的设定体现了职业教育特征,人文与科技素质和专业技术基础模块的设定体现了学历教育特征,二者的结合搭建了一个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平台。
4.课程子模块目标明确且灵活性高。职业方向模块的设定反映了相应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对学生择业具有直接的导向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的变化,职业方向子模块的增减或课程的调整灵活方便,不影响课程体系结构;专业技术基础模块包含的两个子模块,基本上分别反映了信息技术取向和大众文化取向,随着学科发展可做相对调整;人文与科技素质课程的设定可以保持自己的特色。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