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探讨(1)(2)

2017-10-03 01:22
导读:三、能力分析及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 职业岗位能力,是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专门技术的应用能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基本操
   三、能力分析及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

    职业岗位能力,是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专门技术的应用能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基本操什技能和职业方向专门技术的应用能力;个人持续发展能力,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具有终生就业的机会和能力,主要包括适应变化和自我开发能力。根据能力分解可得到相应的知识模块,即专业技术基础模块、职业方向模块和人文科技素质模块,如下图所示:

 

 

 

     以高职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为例,说明以职业能力为本的高职人才知识结构的建立。

 

    四、以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设置特征分析

    1.体现了以能力为本、基于应用的系统性。人才知识结构的确定是从人才市场对本专业的实际要求出发,确定职业方向模块,再按职业岗位技术要求,分析职业素质和能力,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后进行课程组织形成知识模块,体现了基于应用的系统性。

    2.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成才。不同职业方向子模块的设定,分别体现实际操作型、技术应用型和应用技术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兴趣学生顺利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真正做到人人成才;人文与科技素质模块的设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职业行为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保证学生目前和未来的社会生活需要。

    3.实现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职业方向模块的设定体现了职业教育特征,人文与科技素质和专业技术基础模块的设定体现了学历教育特征,二者的结合搭建了一个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平台。

    4.课程子模块目标明确且灵活性高。职业方向模块的设定反映了相应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对学生择业具有直接的导向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的变化,职业方向子模块的增减或课程的调整灵活方便,不影响课程体系结构;专业技术基础模块包含的两个子模块,基本上分别反映了信息技术取向和大众文化取向,随着学科发展可做相对调整;人文与科技素质课程的设定可以保持自己的特色。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深化“两课”教学改革 实现“两课”教育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